第十一期
>>

现有政策是“补药” 我们还需要更多利好

——本网独家专访基强联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基强


 
   本网记者:基强联行自成立以来,在房地产行业投融资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当前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陈总:基强联行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房地产投行,所以我们很早就进入了房地产的生意。最早的国际机构进入中国,当时就是麦格理,我在以前公司为他提供顾问服务,那时在上海做的叫“澳丽花苑”,当时我负责他销售,现在麦格理在上海做的叫“澳丽印象”,由我的基强联行团队负责销售。我们很早就帮助国际基金做国内项目的代理和服务。
  
   而真正大影响力的就是上海永业和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的合作,我们也很痛心的就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因为他们是我们带进中国的,我们把雷曼兄弟引进来,在上海的卢湾区做了一个项目叫永业二期,这个项目是卢湾区的区属企业永业跟两大投行做的,现在差不多做完了。此外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合资,像北京的天鸿跟瑞信,这个项目也很成功。
  
   第三部分,就是买卖物业,像我们替业主将中央公寓的四栋写字楼卖给摩根士丹利.价值8.7亿,另外我们也帮花旗在徐家汇区域购买漕河泾苑,帮中信资本在普陀区购买两栋写字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买卖。
  
   最后,现在我们在做的,就是人民币基金。我们现在帮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我们打算组织一个商业基金,大概是20-30个亿的人民币,主要会收购市中心的商业物业,还有类似于易初莲花、沃尔玛这些物业。区域选择上基本定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块,一个是整栋物业的买卖;第二个是土地跟基金的合作;第三个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组建一个平台,成立一个基金;最后一个是我们跟瑞信在做一个工业基金,大约投3亿美金的工业基金,然后准备三年后去海外上市,另外呢,我们做人民币准REITS房地产基金。
  
   我们的客户几乎就是全球最大的投行,国际基金进入中国有60%以上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我们是国际基金跟国内开发商跟土地合作的一个平台。过去四年,我们搓成的交易在300亿人民币以上。
  
   我的目标就是做成中国的摩根士丹利,我想做的就是源自于上海的一个国际性专业的房地产金融服务机构。将国际资源与国内资源做一个整合,然后帮助房地产业发展。
  
   近9-12个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性机构管理的人民币商业基金,大概20-30亿人民币,我们现在正跟中国两个大的金融机构谈合伙人结构。
  
   本网记者:您如何看待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陈总: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骚动。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美国经济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其一是实体经济的层面,以汽车业为例,曾是美国车业三巨头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近来都连连亏损,濒临破产。其二是虚拟经济的层面,以资本市场中的银行业为例,自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来,另外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纷纷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危机愈演愈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强势的传导效应使中国经济也受到波及。
  
   一方面是GDP。今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首次跌破两位数,为9.9%。而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速可能为8%。
  
   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失业率在明显增加,其中,为数庞大的农民工是中国出口企业人力资源的支撑力量,也是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受害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12月初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十省份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十省份主要是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此外,人保部对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山东等五个劳动力输入大省份企业减员情况的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上述五省份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总计245万人,占本地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2%。同时该报告称,同期企业新招人数266万人。
  
   其实,当前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而其他方面,像外贸,如上图,2007年,中国保持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中美外贸依存度达11.4%,美国经济的低迷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萎缩。外贸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今年上半年出口实际增速已降至11%,远低于去年20%的增速。欧美等进口大国的经济衰退必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量。
  

   房地产行业,H股上市的中国房企受到的影响尤为重大。其一,从2007-11-20到2008-11-20,整1年间海外房地产类H股经历了大幅缩水,市值缩水都超过了75%,有3只股票市值缩水超过了90%,分别是合生创展,富力地产,合盛高置地,其中合生创展缩水高达到了92%。其二是公司债的潜在危机,目前H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其发行价格仅有票面价值的30%-40%,这将随时引爆破产危机。因而,这些房企基本都已经失去了融资能力。
  
   在金融危机之下,房地产业的不景气是众所周知的。全国房价正在加速下滑,今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0.2%,涨幅比10月低了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深圳、广州和南京分别以-18.0%、-8.8%和-5.2%(同比)位列全国领跌前三名。整个房地产市场弥漫着浓厚的观望和调整气氛。
  
   本网记者:您认为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将有多久?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迎来最困难的时期?
  
   陈总:美国的次按危机离彻底解决还远,但是在次按背后,还有信贷危机的影响,在美国,它要刺激房地产,但因为房地产已经成熟,把一批没有购买能力的人纳入了市场,增加市场宽度,而这个一旦不行之后,开始倒闭的就是投行,之后就是传统银行。甚至还可能有信贷违约掉期市场(CDS)和信用卡拖欠危机,这些危机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各项重大救市措施的积极引导下,市场正趋于稳定,经济也暂且停止下滑,现有的危机似乎已经到底了,但是这个底不是V型的,却是U型底,所以,深陷U型衰退期的经济走势相当关键。乐观的一面,如果CDS等更坏的危机没有发生的话,未来2-3年的过渡期,可以依靠生物科技、低碳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可是,一旦CDS危机发生,全球经济将彻底崩盘。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美元,假设其中有20%的违约,那么就有12.4万亿的违约,这远比次贷危机的影响大得多。这个影响更大,这个就是全球性的影响,这个对实业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像汽车业。
  
   如果说这次危机将持续多久?那要看CDS、实体经济以及背后相关产业、金融产品等等这些是否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出现大的影响,假如这么不发生,那么我估计两三年差不多了,假如发生了,那这个就很难说了。现在各国政府都很留意这个,希望不要发生这些更大的影响。
  
   中国现在的经济还不是最坏的,受到信息反应滞后的影响,现有的外贸额还在依靠前阶段的贸易订单的支撑。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造成的订单恶化,将在明年1-3季度反映出来。如果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内,4万亿的救市政策产生效果,外销带动内销,中国经济就可以顺利度过难关。但是,如果4万亿收效甚微,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网记者:您认为当前“四万亿”举措是否能够起到真正拯救楼市的作用?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陈总:4万亿的救市政策,从本质上讲就是政府通过其自身的财政消费来刺激投资,拉动GDP的增长。因而对于整个经济基本面而言是有益的。
  
   但是当问题细化到楼市的层面上时,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4万亿的救市政策涉及诸多行业领域,从房地产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的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工程建设,以及电站等设施的投入上,另一类则关乎民生的安居工程、医疗文教、节能环保等。显然,前者将通过优化房地产市场的外部环境,直接刺激楼市,提升房价;而后者的主要作用则是为消费群体减少“后顾之忧”,提供强有力的生活保障,增强民众对于市场的信心,有余力去惠顾楼市。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医疗、教育改革这次也捎带上了,这两个问题已经说了十几年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有很多深层的东西在其中,而如今又将其放在一起弄,是否真的应付得过来呢?
  
   最后,我举个例子,上海救市的“14条”,里面有三条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第八条(购买自住普通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调整至20%……)。将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下来,这将有利于购房人群的数量扩大。第十一条,加大市中心改造的力度。把市区改造之后,这些人拿了钱,因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他会拿这钱在周边附近买二手楼。二手楼被买走的那批人,就有钱买新房子了。第十二条,政府通过购买,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基础的买家开始涌现,慢慢就会有了跟风。
  
   但这几条还属于中型的药。现在出的是“补品”,但我们需要的是“猛药”。假如真正要救市,我有几个想法:
  
   第一点就是刺激非需要的人去购买,刺激价钱不敏感的人去购买。这样把市场的信心带动起来。举个例子,就像杭州出的政策一样,把户籍放开。
  
   第二,应该把商业物业全面向外资购买者开放。商业物业其实对普罗大众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它可以很快地把市场购买气氛引起来。
  
   第三,政府要有明确的态度:在中短期内保持房地产的稳步增长。稳步增长指的是CPI加利息,这就是每年每个业主的成本,所以每年房子有10%左右的升幅是合情合理的。以这个作为政府的目标,广泛宣传,这样大家就觉得自己的资本、退休后的生活有保障了。
  
   第四,一定不能让大型的开发商“死”。假如它一“死”,等于雷曼兄弟与贝尔斯登“死”一样,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他“死”了之后的骨牌效应。
  
   如果去查一下中国在H股上市的房地产发的公司债券,大概100块在卖30,40块;股票跌到了净资产,在技术上他分分钟有可能破产,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我觉得真正的猛药,就是退税政策。即在上海地产最低迷的时候,就出了退税政策:购买房子,五年之内个人所得税可以抵扣。这样,我有两个选择:要么交税给你,要么买套房子,我为什么不买呢?只有把不需要买房的人,对价格没有这么敏感的人,本来不是你需求的人,把他们的意欲激发出来,先让这些人进去买了,把市场气氛变暖了,然后旁边的人就会跟进来。
  
   本网记者:金融危机中对于房企来说是否只有危机?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寻求发展机遇?房企该怎样“过冬”?
  
   陈总: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资金出现了巨大的缺口,约达7000亿元。为了走出资金缺乏的困境,近一个多月内,共有14家房地产企业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提交了股权转让申请。
  
   重重危机之下,是不是还存在什么契机呢?房地产市场在调整期恰逢金融危机突袭,可以加快市场的调整步伐,促使开发商提高新建楼盘的性价比,推动市场更健康地发展。只有市场自身比较健康和合理了,开发商个体的未来发展才会富有前景。
  
   随着各项救市政策的出台,开发商要在淡市中迎合市场变化,化被动为主动,寻求突破。等着政府救市,不如主动自救。在当前这一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背景下,开发商要及时调整预期的利润目标。
  
   现金流是最重要的,在融资无门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控制或者减缓开发进度,使得现有点资金链可以更好得运转,另一方面可以把现有的优质物业尽快变现,为未来的发展预存资金链,毕竟幸存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对于已经在H股上市的公司而言,可以利用受国内政策影响不大的国外银行的贷款;对于持有土地的开发商而言,寻求基金的合作开发,不仅能解决融资问题,又能将100%的开发风险降到50%;对于想去海外上市的企业而言,则可以引进策略性投资者,建立起3-5年的长期合作关系,充实资本金。其他的融资渠道还包括人民币基金、信托、夹层贷款、可转换债券等。
  
   最后,开发商的业态结构很重要,单纯依靠物业买卖是无法长久维持固定现金流的,因此在企业运作良好时,必须持有一部分租赁物业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支持现金流的基础。
  
   多一份忧患之心,突逢寒冬时就能多一份幸存的机会。
  
   本网记者:请您就房价、交易量、企业资金、宏观政策等方面预测一下2009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陈总:趋势方面,第一个关于房价。其实我们的房价水分最大的时间是去年下半年,所以2009年的房价会把2007年下半年的房价水分挤掉,然后房价回到2006年底到2007年上半年的水平,最多在10-15%的波动范围内,降的可能性大一些。比如说上海,曾经一度卢湾区房价卖到12万,其实它2007年的时候应该卖7万多一平米,现在呢就挤回去7、8万。那个时候的价钱是有交易量的价格,而2009年的房价应该就是在2006年底2007年上半年房价的基础上最多有一个10-15%的波动。太大的波动也不会产生。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最大的问题就在交易量。现在我们大多数的城市交易量都跌了很多,有的在50%以上,这个对开发商影响就大了。像万科07年的时候是523.6亿的销售额,净利润在48.4亿左右,他本来说08年要有800亿的销售额。他要保证最起码500亿的销售额才能保证现金流,所以他会不顾市场去降价,如果资金不快速滚动起来他就会先死。现在开发商会亏本的是07年下半年拿的地,所以他应该先把之前相对便宜的地开发起来。而我预测明年上半年的交易量依然不会好,真正要起色,要等到国家一系列政策到点了,或者有足够时间让市场暖起来,特别是我们现在出的都是补药,不是强力的救命药,所以要等他暖起来,要有效的话,可能要到2009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会回升。这是因为,第一是政策起效的滞后性;第二是因为之前打怕了,市场需要时间恢复信心,一般来讲都要观察个一年到一年半,市场才会起色。
  
   第三个,关于企业的资金,一个字——“难”!无论中央政策现在怎样,银行在年内都是不会放钱的。现在很多讲的政策我认为都还没有文件的形式到达银行,就算到了,银行还有十几天就到2009年了,他是不会执行的。明年银行会有新的业绩和风险考核,并且银行不会在一季度做任何的东西,除非当地政府明确要求放钱,给农民工这些人过好年之类的,但这是小部分,真正要支持房地产的大的额度肯放开的话,最起码要到第二季度开始启动,但这时银行只会借给大的国企,中小企业依然缺钱,所以企业只能自救,自救的方法就是赶紧拿手上好的项目赶紧买,增加现金流,把规模缩小,生存第一。
  
   而对于购房者的金融支持,这个我相信会有的,而且力度会很大,因为这符合国策,特别是首次贷款置业的支持会很大。二手房市场支持会很大。但银行也有一个原则,他对每个物业估价会相当保守,所以即使他贷钱给你意义不算大的,他对房产的估价才是关键,估价是银行自己定的,估低一点,你拿到的钱也不会多。
  
   (本网记者:如果企业资金持续吃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不会有集体崩盘的危险?)
  
   崩盘的话,从理论上看可能会出现,但实际不太可能。如果说有风险的话,,像广东的开发商更有可能面临财务方面的危机,他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大,扩盘厉害,但像上海、杭州这些地方他们的开发商做法都相对保守、温和,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宏观政策。首先我们要“保八”,保增长。因为万一保不了8%,我们的失业率会大增,失业增加就是导致社会不稳定,这是中国不会接受的。然后我们要刺激需求。
  
   我还想说的是,我们现在“药”是补还是救?就是说我们的4万亿,他并不是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当然对经济是有帮助的,但对房地产影响是间接的。所以4万亿的政策是温和经济的补药,对房地产我看不到有明显的“救”;而“保八”,讲的是内需和就业,只有工作才能想着买房子,“保八”其实是要增加消费力、购买力和信心的。
  
   陈基强简介
  
  陈基强现任基强联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城镇开发基金(发起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泰国正大集团)首席投资官。

  2002年初陈基强自行创业,在国内首创房地产投资银行服务,成功促成项目总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基强联行被权威性行业杂志《新地产》评为2004中国房地产十大金牌顾问。服务过的境内外企业包括:瑞士信贷、花旗集团、美联银行、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摩根斯坦利等。

  陈基强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验,是业界公认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改革领路人,是各大国际性房产金融会议争相邀请的房产金融业界专家,曾接受过美国专业财经媒体CNBC及全球最大财经媒体Bloomberg的采访。

  陈基强是美国Golden Gate University国际工商管理学高级荣誉硕士,美国HOHIO University工商管理学士,是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名誉会董,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分会2004-2006年度副会长,房地产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创导者,上海爱心基金会创始会员,卢湾区阳光爱心行动发起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贫困学生资助人,并于2004年获2003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作为首次当选的香港人之一),他曾担任多家国内知名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