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理性报告(上)

http://www.cnestate.com  本网编辑部报道  2003/3/12

  近一个时期以来,杭州房地产热的讨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国务院领导和中国国土资源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国土资源部特意组织了由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冷宏志、宫玉泉、卢静、王印传等人组成的专家调研组专程赶赴杭州,深入群众进行专场调研。调研组连续开了6个座谈会,分别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及信誉业绩较好的1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浙江大学6位房地产研究专家、教授,杭州市10个房地产市场管理有关部门,余杭区国土资源等5个部门,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的10户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了座谈;走访了有关专家,并实地踏勘了余杭天都城大型房地产项目。通过广泛细致的调研,对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客观详尽的调研报告。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关心杭州房地产的读者们。
  
  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态势
  总的认识是,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已走向快速成长阶段,购销两旺、人气很足。总体看是健康的,在态势上存在着趋热的苗头,老市区基本正常,周边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热的现象。

  一、房地产开发势头迅猛,房地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1998年以来,杭州市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额的年增长幅度在17%以上。2002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96.4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完成商品房住宅建设投资148.3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总建设投资的75.5%。2002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1.6%,同比增长17.1%,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杭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房价总体上升,但上涨速度和绝对量不一。根据杭州市房地产交易所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2年10月份,老市区房产交易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平方米3426元、3703元和4043元。据浙江省城调队统计资料显示,商品房价格从1998年的每平方米3278元,增长到2002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4749元,涨幅达44.8%,而同期GDP增长速度达到53%,杭州已成为国内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之一。市中心商品房价格上涨的绝对量虽然较大,但涨幅不大,1995年为每平方米4500元,2002年为每平方米7500元,平均年增幅为6.6%;城西商品房价涨幅较大,房价1995年为每平方米1650元,2002年为每平方米4500元,平均年增幅为13.4%;城东房价1995年为每平方米1900元,近3年每年上涨500元。余杭区普通商品房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各区块2002年涨幅均在20%以上。在房价上涨的同时,房地产租赁价格也在上升,2000年~2001年全市房地产租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3.3%和3.1%,其中,住宅分别上涨了18.8%和7.5%。

  三、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银行资金在房地产生产、消费资金中的份额较大。

  四、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老市区房产需求尤其旺盛。1998年以来,房地产预售总量年均保持在26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住宅预售总量每年基本保持在210万平方米以上。2002年住宅施工面积1455万平方米,住宅开工面积71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2.5万平方米。销、预售面积673.2万平方米,是住宅竣工总量的163.2%。与此同时,2002年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竣工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5%。

  五、卖旧买新十分普遍,存量房产交易活跃。2001年,存量房产成交量达97.8万平方米,累计成交金额26.5亿元,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5.1%和229.2%;二手房成交金额占房地产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了17.3%,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存量房产交易的上升幅度超过了增量房产的增长速度。

  六、老市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收购储备效果显著,房地产供应结构逐步优化,没有土地炒买炒卖行为。表现在:一是供地总量和结构合理。从老市区房地产供给结构和房屋空置可以得到充分反映,2002年1~10月份,高、中、低价位住宅供应量分别为3974户、16319户、5313户,分别占住宅供应总量的15.6%、64.2%、20.2%,空置面积只有1.5万平方米;二是没有土地炒买炒卖问题,营造了房地产市场规范运行的环境。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投资与投机性需求相应增长,银行风险有所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调查数据,2000年和2001年,杭州市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余额分别是249亿元、387亿元,而房地产投资分别为102亿元、104亿元,2001年个人住宅贷款余额261亿元,而当年各类房地产交易金额为319亿元,其中存量房交易26.5亿元。虽然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稳步增长都与银行信贷支持密不可分,而且目前贷款的质量也比较好,但由于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建设和消费过程中占的比例较大,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银行将有很大的风险。

  二、现行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方式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表现在:一是不能雪中送炭。老市区申购登记经济适用房住户有38000户,而通过摇号实际解决的只有4850户,只占申购登记总数的12.8%,准购摇号比例高达1∶8;二是负担沉重。大户型为主的供给结构、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价格,使购房者不堪重负;三是引发投机。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门槛低,只要买到了经济适用住房,马上就可以上市交易,补缴的出让金也只有标定地价的10%;四是起不到平抑房价的作用。

  三、房地产市场分割,政府难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地宏观调控。虽然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了对老市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但仅18.22%的土地使得这种调控能力对整个市区来讲显得极为有限。市场分割使房地产供给失衡,老市区供给严重不足,余杭区供给过大。1999年到2001年,老市区共推出房地产用地11538亩,其中商品房用地7859亩,占68%;经济适用房(包括市政拆迁用房)用地3679亩,占32%。而仅余杭区,从1999年到2002年底,签订出让合同转用、征用的房地产用地31405亩,4年分别为694亩、9774亩、16888亩和4049亩。(东部房地产投资网综合整理)
 设 为 首 页  |  加 入 收 藏  |  关 于 我 们  |  广 告 服 务 |  联 系 方 式  |  友 情 链 接  |  免 责 声 明  |  大 事 记 
浙江宙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经营许可证编号: 浙B2-20110122-1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杭州文二路205号耀江·文欣大厦1506室 | 邮编:310012
电话:0571-88259000 | 传真:88259000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485号
E-mail to:webmaster@CnEstate.com   944618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