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带来楼市兴(2)
——解读杭州土地公开出让史(二)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今日早报  本网编辑部报道  2003/6/18

  滨江区域 随着“两岸一城”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政府要做热滨江区的决心无论从供地计划,还是实际出让情况来看,都显得无比坚定。2001年上半年,滨江区土地招投标进入了有始以来第一个高潮期,这期间推出的五块土地,除其中一块流标以外,另外四宗地块的均价达到了206.6万元/亩,吹响了滨江新区房产开发的号角,而2002年7月31日的滨江专场招标会更是热闹,4宗土地,招来了53家公司,引来了95份标书,356亩土地出让换来了13.8亿元;钱江四桥附近区域内的地价平均达到了423万元/亩,其中一宗地块更是达到了488万元/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赶上了北岸的地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内目前开发供应量相当大,其中许多项目地块是早几年经过其他渠道取得的,因此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价格战在所难免。该区预计还将有1500亩左右的住宅用地,将以500-600亩/年的速度逐步推出,估计随着地块的持续推出,区域地价也将逐步走向平稳。

  房价因为地价而上涨?
  一个时期以来,房价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少开发企业和专业人士把房价高归咎于地价高,认为土地供应少,招标拍卖价格偏高,导致了房价上涨,应该说持这种看法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对实质情况缺乏了解和研究。

  不可否认的是,经营性用地一律进入市场,的确抬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进入“门槛”,目前,杭州房地产开发圈内,有300多家正在运作的企业,还有更多的“三外”企业正在想办法挤进来——一方面是沸沸扬扬的“土地招标拍卖抬高了房价”,另一方面又是房地产商对土地招标拍卖前所未有的热衷,惟一可以解释的是,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大。理由如下。

  其一,熟悉房地产的人都知道目前杭州大部分楼盘定价采取的是“参考周边楼盘价格”的定价方式,而并非“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方式。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年初对杭州56个楼盘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方式取得的18个楼盘,楼面地价平均占商品房销售价仅34.5%,其中,4级地段以内的占31.6%,5级地段以外的占42%;通过协议方式取得的38个楼盘(在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必须招标拍卖出让规定出台前出让的土地),楼面地价平均占商品房销售价的25%,其中,4级地段以内的占25.5%,5级地段以外的占22%。也就是说,与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相比,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成本只增加了10%左右,这与众多开发企业认为的“由于土地招标拍卖出让,土地成本占商品房成本的40%-50%。”的看法稍有出入,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公司拿地心切、盲目出价的现象。事实上,各项数据表明,地价真正让人产生落差感是在1998年到2000年的市场转轨时期,而从2001年至今,杭州地价基本平稳发展,并没有大起大落之感。

  其二,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杭州存量土地量相当惊人,粗略估计,大概有3万多亩土地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这批土地基本上包括了余杭区内所有紧邻杭州老市区的土地,属于最能接轨杭州市购买力、最具市场潜力的区域,大概相当于老城区近十年的供地总量,闲置的土地,有的在没有开发能力的开发商手中,而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却“等米下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开发商拿地时的不理性。

  那么,怎样保持整个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呢?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是每年的房地产开发供应总量要公开,否则开发商心里没底,一方面造成抢地,一方面不敢轻易接盘。其次政府应加大调控能力,避免寅吃卯粮,防止短期行为,以保持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开发商闲置土地限期开发,增加市场供给。

  平抑房价,“土地革命”仍在继续

  2003年上半年杭州土地市场虽然没有出现像“天价”“宇宙价”一样的壮举,但土地市场依然炙手可热,4-6月份共举办五次土地招标、挂牌出让会,共有11宗土地以挂牌、招标方式推出,其中4宗地共14万多平方米将于6月10日-6月24日以挂牌方式推出,目前今年共成交土地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左右。据了解,今年老市区土地供应量初步定为3545亩,比去年增加了25%。从现状看来,今年的土地供应市场也有较大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土地供应以五级地段为主根据今年的供地计划得知,市中心区域供应量适当降低,近郊尤其是五级地段(北到新湖州路和香积寺路以外,南到滨江区,东到秋涛路以东)以外的土地供应量将适当增多,这样也就意味着城北、下沙、滨江、三墩将会成为土地供应的重点区域,以此来增加低价商品房的供应量。据了解,目前杭州市已在城北、城西三墩、申花路一带、城东下沙、九堡区域、城南滨江腹地增加土地储备,土地的有效供应将在今明两年内展开,届时房价将不可能像以往一样,一年上涨近千元。

  住宅用地投放量明显增大从用地性质上来看,今年住宅用地的投放量明显增大,且大多颇具规模优势,整个供应量增多,由此让市场自发调节房价。

  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开招标日前,经济适用房由“政府划拨土地、由开发商建设、由政府部门指导定价”的格局于近期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谁来建经济适用房,由政府部门公开招标”。6月初,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出“英雄帖”,对九堡经济适用房建设区块共75600平方米进行公开招投标。这意味着杭州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向“市场经济”转变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对消费者而言,则有可能买到更便宜的经济适用房。

  挂牌出让占据主流对土地出让比较关注的人应该会发现,今年上半年举办的五次公开出让会中,其中四次均采取的是挂牌出让方式。挂牌相比较招标、拍卖而言,参与者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进行前期测算,在出价时也更加理性。事实上,杭州以往通过挂牌方式推出的地块,地价要相对平稳许多。

  土地新规出台6月5日,杭州市召开实施《杭州市土地管理规定》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历时四年多的《杭州市土地管理规定》已经由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行。《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城市建设用地近期规划按年度计划实施。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近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这预示着实行新规后,土地批量报批,有力地解决了土地报审周期长的弊端,从而杭州市的供地速度将会大大增加,类似于今年年初的供地断档现象也就不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