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津房地产市场的若干判断和建议

http://www.cnestate.com    2005/3/9

  全球化背景下的天津房企之路,走出去

  不仅是经济、信息等,甚至恐怖主义也出现了全球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在过去的2004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内知名企业的全球化之举:联想收购IBM公司全球PC业务,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等等,这只是中国企业成功全球化的开端,在这背后,很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被挫。不管2004年结果如何,中国企业的未来出路必然是国际化,全球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冷静去看天津的房地产市场。在2004年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顺驰一个走出去,大批“外来和尚”走进来。这是一个既正常又很不正常的现象,正常的是,房地产企业从本地走出去,寻求异地、全国化经营,这是一个趋势,是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而且近两年是最佳时机;不正常的是,天津仅仅一个顺驰走了出去。

  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也必须改变,因为在房地产全国化的背景下,你不走出去,别人就走进来,别人在走进来的同时,并不是仅仅走进你的“地盘”,而本地企业丧失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长远的发展机会。更糟的结果是,长期在信息和可整合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本地的发展也将受大的限制。

  相信,本地企业走出去是我们在新年里的一个期待。

  天津房企经历第一次定位时期,中国龙吞噬地头蛇

  在全国房地产企业经历风雨洗礼,而天津市场却波澜不惊的2004年,天津房地产企业在经历着“第一次定位”时期,这是在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和天津城市发展固有特征下的,一次企业的“隐形变革”。

  在房地产行业外部宏观环境不明朗,不规范的条件下,房地产十余年的发展其实是盲目的,无秩序的发展,这十余年应该是行业原始积累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后,企业必须重新定位,长远规划,才能适应市场,长足发展。

  另外一个地域特色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腾飞,是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了“津三角”地区,正是这一地区长期蕴藏的潜力,使该地区今天面临着一个历史机缘的巧合,“津三角”产业结构布局和城镇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下,开发商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充当中间角色,从开发商蜕变为真正的城市运营商,他们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已经从常规地产向城市层面延伸,从大盘开发向区域经济延伸。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中国其他城市,天津的极少开发商将在未来享受着历史的馈赠。

  当然,也会有部分“无法定位”的开发商将受煎熬,因为原来的法则已经慢慢的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变则通,不变则“小”,未来只有“中国龙”,不会再有“地头蛇”。

  “短板效应”将制约企业的发展

  经济学上有一个“短板效应”,就是说木桶的容积决定于最短那块板的长度。这个效应也将在天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行业的趋于成熟必然带来百家争鸣,地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的局面,行业竞争加剧并细化,并且随着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司各部门间的危机互补性越来越差,公司各部门、各合作伙伴的协调发展越来越重要,“短板效应”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打个比方,要用市场营销手段掩盖产品设计的不足,去参与市场竞争将处于劣势,必须练好内功。

  天津城市中心复兴,为时过早

  在2004年里,城市复兴被很多的地产企业提及。这不过只是企业作为项目宣传的一个工具而已。城市复兴是对城市功能的再造,在目前天津城市中心区功能还未明显衰败,城市中心还熙熙攘攘,城市还在强劲东扩、外向发展之际,何谈城市复兴?

  城市复兴,在今年内还不会成为天津城市的“关键词”。但是,古建筑区特别是五大道地区的保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前段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对五大道地区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研,发现一些很好的房子,在长久的日蚀雨腐下,已经苦不堪言;一些临建房影响着五大道的“尊容”;如果这样下去,十年后,五大道还有什么好房子?不得而知。

  该区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拯救”行动,而且一定要通过市场化的,商业化的手段来解决,相信,天津有能力使该区域成为集办公、餐饮、休闲和旅游为一体的新五大道魅力区。

  房价依然上扬,调控依然进行,高层成为主流

  就天津市场来说,房价在新的一年里上扬是无需再赘述的。新的市场中将呈现几个趋势,一个是高层真正成为主流产品;二是科技产品将在住房中体现,这是必然的,因为科技创新就是为了造福人们,当然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居住。

  再者就是,户型将慢慢的呈现出多元化。2004年的小户型热销是一个不良现象,这其中一定的原因,是由于三级市场的不规范造成的,而在新的一年里,相信三级市场会进一步规范,这将促进梯次消费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