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房地产有否泡沫?
|
http://www.cnestate.com 信报财经新闻 2005/3/10
|
近年不单内地出现房地产泡沫的争辩,就连美国也一样,尤以住宅物业,其中又以某些市场更被关注。笔者近日阅读了一份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房地产中心撰写的简报,觉得其中一些数据有用,相信对读者亦有参考作用,主要如下:
实质住宅价格指数 「实质」代表计算通胀率后数字,即不是只以名义价格为准,报告显示美国整体价格指数现在约一百四十五点,指数一百点,基数年为一九七五年,这亦即是说三十年来,住宅只是贵了百分之四十五,虽名义价格可以数倍或更多计算,这百分之四十五增幅大部分发生于近十年时间。
工作人均收入指数 若同样以实质方式计算,现今的收入只比一九七五年的高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这意味以现阶段计,住宅价格升幅较工资高,多出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实质住宅价格和经济表现挂钩 这里经济表现以就业人口转变为主,而和住宅价格的转变很脗合,但近三年左右出现背道而驰,如就业人数减慢或甚至负增长,住宅价格仍然向上,因由有待细究。
住宅租务指数和住宅价格指数背道而驰 这始于约二○○一年,但之前的数十年两指数基本上很脗合,住宅价格指数一般比租务指数高十至二十点之间,但现在则相隔五十点;简单而言,价格升但租金跌。
住宅价格表现及风险全国不一 大致上可分东、南、西及中部如下:
东(东北)部分包括波士顿、纽约市、首都华盛顿等,若以一九八七年为一百点的基数年,现在最多只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余左右,风险评级属高。
南部包括侯斯顿(Huston)、奥士丁(Austin)、达拉斯(Dallas)等城市及地区,以一九八七年为基础,目前价格只是「和局」,过程中还曾下调百分之三十左右,风险评级属高。
西部包括加州及其他城市,如三藩市及洛杉矶等,以一九八七年为基础,现在约升了百分之八十或更高;然而,风险评级相当高。
中部包括芝加哥及底特律等城市,以一九八七年基础年计,目前约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但风险评级相当低。
以上各风险评级相信是基于其价格历年来的走势及波幅而定,愈是不稳定及幅度大便风险愈高。
近十年多了五百万个家庭置业 这是不少的数目,因美国共有家庭一亿左右,即多了百分之五家庭在近十年变了业主,不再租住楼房。除业主百分比由以往的百分六十五升至差不多百分之七十外,租住需求亦有所下降。此外,这增幅亦建基于「置业群」的增加,研究显示置业意欲在二十至三十四岁,以及四十五至四十九岁间较为旺盛。
利率诱因 近年的低(名义)利率或许有助解释突然其来的置业热,但留意实质利率并非很低;细究下发现或许和二线借贷(Sub-prime lending)的增加有关,这些二线借贷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不足四百亿美元,高速增至现在的三千二百亿美元。
近六年供求不对称 由一九九八年至二○○四年,每年约有一百二十万个新家庭(新婚等),住宅单位供应则有一百四十万套,约多了二十万套,且租住增幅放缓,因而估计或许部分多出的单位是用作「第二家居」(second homes),如用来度假或避寒等。研究亦显示,这些第二居所只占总量百分之三左右,不算离轨。
住宅借贷用途显示另一角度 虽有部分房贷是用作购买第二居所,但更多是用来投资(投机?),而这亦引致另一猜测,就是市场现今认为投资房地产较好,尤以科网股爆破后,资金转移至房地产。
总括而言,美国住宅市场像存在了不少的风险,且甚倚靠借贷;加上部分置业者现在采用浮动息率(美国传统喜用定息率)按揭,若利率大幅调高,不排除有相当大的负面反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