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份CPI上涨 市民坦然面对
|
http://www.cnestate.com 东方早报 2005/3/15
|
仅仅时隔一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便再次攀升。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39%,暂别负利率一个月后,物价指数涨幅再次高于存款利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前几个月的CPI指数回落,只是阶段性的,我国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牵引今年CPI的“火车头”,将由去年的食品价格让位于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物价上涨是否已使百姓感到压力?市民有否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计划呢?早报财经第一调查上周通过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就此进行了一次调查。
共有340名上海市民参与了这份调查,其中男性占55.3%,女性占44.7%。该调查置信度为95%,误差在±3%之内。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共占27.6%。有29.4%的受访者月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1000元以下的也有19.4%,平均月收入为2681.42元。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占45.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共为27.4%。
调查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使得上海市民明显感到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其中尤以菜价为甚。但市民普遍对今年自己收入的增加持乐观态度,因此六成市民表示可以接受物价上涨。上海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消费需求,62.1%的受访者不为物价持续上涨的趋势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计划,多数市民表示靠自己勤俭即可应对通胀。此外,56.8%的受访者预期央行会再次加息。
菜价上涨最易使人有压力
国家统计局表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1月有了较明显上扬,主要由于“季节性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在2月份),这在本次调查中得到实际体现:比较春节前后,20.6%的受访市民认为菜价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非常大,觉得变化“比较大”的也有31.2%,两者共计51.8%;另有38.2%的市民觉得“一般”,而认为价格变化“比较小”和“非常小”的仅为10.0%。最近三个月什么涨得最厉害呢?高达53.2%的受访市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菜价,远高于位列其后的公用事业(13.2%)、粮油(12.4%)、服务费用(11.8%)等选项的被选率。即:粮食价格带动食品类物价涨幅,公用事业及服务类费用即将成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动力。
当被问及“哪类商品价格上涨后最容易让您感到生活有压力?”时,菜价再次以31.5%的受选率列第一,其他依次为公用事业(17.6%)、日常生活用品(15.0%)、粮油及服务费用(各14.7%)。
预期收入增加
六成人坦然接受物价上涨
虽然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仍较大,但上海市民对此普遍能够坦然接受,调查显示:31.5%的受访市民对于目前物价上涨“没有任何担心”,33.2%的受访者“虽然有顾虑,但目前尚可接受”,只有24.4%的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其中十分担心的为3.5%)(如图2)。市民对于通胀的态度,随收入分层呈现显著差异:在1001~2000元及1000元以下两个收入段中,对物价上涨表示担心的人各达36.0%和26.1%;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则表现为对物价毫不担心者比例较多的特点。市民对通胀的坦然,还表现为:94.1%的受访者对囤积物品以防物价上涨显得不屑,仅2.9%的市民有此打算,3%的市民已经这么做。
2004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83元,列长三角15个城市的首位。在本次调查中,32.4%的受访者预期自己在2005年的收入还将上调,49.7%的人觉得不会变,而估计收入会减少的人仅为5.3%(如图1)。虽然专家预计今年物价的涨幅要高于去年,但比较自己的收入,25.3%的受访市民表示能够“轻松接受”,认为“勉强可接受”的为35.6%,而表示“不能接受”的仅为11.5%,且这一数字随收入增加而减小。
以勤俭应对通胀
62.1%市民不变消费计划
2004年全年CPI同比增长3.9%,为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增幅。市民有否针对物价的持续上涨采取过什么措施呢(多选)?60.3%人次的市民表示还是靠自身的勤俭节约,35.3%人次的受访者改变了部分大宗商品的消费计划,22.4%选择增加储蓄,20.0%选择增加除储蓄外的其他渠道投资。
在本次调查中,有45.0%的受访市民近期有单价在1000元以上商品(服务)的消费计划,可见上海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消费需求,且这种需求并未随物价上涨而削减。高达62.1%的受访者不为物价持续上涨的趋势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计划,而受到影响的人只有35.6%。
56.8%市民预期会加息
1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是2004年来首次低于储蓄一年期利率,有专家称人民币升息预期已减弱。但调查数据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2005年央行会加息,多于持相反意见者28.5%的比例。虽然外界将元月称作“‘负利率’时代的结束”,但上海市民普遍对此反应较理性,56.2%的受访市民并未因这短暂的“休整”而产生增加消费的想法,有这种念头的为35.0%。显然,2月份CPI涨幅的快速回升印证了市民的预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