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炒楼狙击战:“处方药”还是“保健药”
|
http://www.cnestate.com 2005/3/17
|
房价涨幅居35个大中城市首位
青岛房价在经过一轮接一轮的疯涨后,政府终于选择了干预。
3月7日,青岛市房地产工作会议开幕。这个“程序性”的会议,却发出了让青岛人为之一震的声音。青岛市决定,今年将借鉴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实行商品房销售网上实名登记、限制期房转让、停止转按揭、恢复征收商品房转让个人所得税等措施,使炒房的成本加大,从而抑制利用银行贷款“炒房号”、“炒楼花”等市场投机行为。此前,房价较高的崂山区已对二手房转让的增值部分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同时,为防止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前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炒作土地,规范开发项目转让,开发企业转让项目须足额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总投资25%以上;实行预售许可和销售合同备案制度,实现网上售房和实名登记,动态监控交易行为,杜绝违规预销售和“缺斤短两”、“一房两售”、“炒卖房号”等现象。青岛市还将以项目和楼盘表为核心,建立青岛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并力争这项预警系统今年上半年开始运行。
从开发到销售诸多环节,青岛市终于把紧箍咒对准了房产市场上的投机分子。
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实际却早有征兆。
青岛市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报告指出,青岛市房屋销售价格继2000年以来连续五年不断攀升,刚刚过去的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较上年上升15.2%,涨幅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其中2004年第四季度较上年同期上升19.8%,其涨幅创七年来的新高。
青岛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徐洪治说:“青岛市的房价现在不是一般的涨,是一种见风涨。”
青岛市房价疯涨甚至使有关政府部门也充满忧虑。“(政府)应制定具体措施限制‘炒房’现象,加大对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管理,对有哄抬房价、乱涨价行为坚决制止。”青岛市统计局城调队在一份2004年房产市场的分析报告中这样建议。
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2004年7月底的“市民月”活动上,明确表示了对青岛房价的担心,他认为,如果青岛的房价一直走高,那么民生将受到限制,并造成城市发展的滞后,“(房价太高了)是灾难。”并透露青岛市将采取措施调控房价。
半年之后,在全国抑制房价的大趋势下,青岛市即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调控计划。
炒起来的热销
青岛房价年年窜高,炒家疯狂投机功不可没,这也是青岛市政府急于调控的主要原因。
青岛市北区浮山后的四季景园小区,2004年年底,楼盘距正式开盘销售还有将近3个月,大量售房信息已出现在二手房市场。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都是炒房者,交上几万元定金再转手倒卖给下家。
在青岛,真正的炒家属于一线炒家,往往一出手则是大手笔。青岛市商业银行行长张广鸿说,这种炒家是一个楼座一个楼座地炒。更有甚者,一些“腕级”的炒家,往往是别人拿到地后,再去开发,一炒就是半个小区。拿到土地的房产商办土地证、规划证等证件,由炒家搞开发,所需要贷款,由有土地的房产商和他一块到银行签协议,由前者签字。
这些炒家往往以公司的面目出现,属团体炒家。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透露,青岛市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有700多家,“但手里有土地的只有30%,其它的只有靠炒房为生。”
另一类则属于“内部人”炒家。青岛市金融系统一位人士透露,一些能控制或影响房地产商的人,在楼盘图纸出来之后,和开发商签个协议,以每套房子一万或两万元的定金拿下一个楼座或一个单元,定下一个不影响开发商利润的内部价格,开盘之后抬高价格,从中赚取差价,最后真正的消费者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办理按揭手续。经过这一倒手,炒家不仅能赚到大量利润,而且不用办理按揭承担贷款风险,每套房子的炒卖投入仅一两万元。“当然这类炒家手里得有权,能给开发商带来直接的好处,双方是一种变相的权钱交易。”
房子经过这两类一线炒家的手再倒给数量众多的二线、三线炒家乃至四线炒家,最后到达普通有住房需求的市民手中,经此链条,房价被节节加码形成产销两旺的泡沫。
青岛市统计局一位官员这样形容炒房者的疯狂:“图纸刚出来,就有人把房子定下了。房子到了真正的购房者手里,已经被倒了六七次甚至更多。”
是“保健药”,不是“处方药”
青岛市抛出针对炒房者的“紧箍咒”后,市场反应一片平静。
在青岛市房产交易中心,从3月8日以来,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无明显变化。网上售房的价格及数量也没有上下激荡的态势。
21世纪不动产青岛区域副总经理刘刚认为,市场虽然现在平静,调控政策肯定会在以后产生影响,但影响有限。在青岛房产市场,转按揭实际不多,炒房者也能在商品房转让个人所得税方面采取避税措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崂山区早已实行征收商品房转让个人所得税,“但崂山区的房价却并未大起大落,为什么?就是因为房子在销售时,买卖双方采取了避税手段,政府并未收到20%的税”,刘表示,未来房价下降的空间不大。
徐洪治认为,青岛市出台的这些调控措施,很难管住一线炒家,“因为一线炒家不是发生在市场上,而是和房产商达成内部交易,绕过了银行、税务等部门,不会进入政府监管体系,政府怎么去调控?管不住一线炒家,怎么去影响房产市场价格?一线炒家才是房产市场价格高涨的推波助澜者!”
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徐洪治剖析了可能的避税手段,在实行征收商品房转让个人所得税前,只有买方交税,现在则是双方都要交税,双方利益一致,肯定会一起避税,双方会将合同交易价协议到很低(实际成交价则高很多),政府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买卖双方自愿的事,税自然就规避了绝大部分。
“青岛市的房价调控政策,看起来很多,来势也很猛,但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是政府给青岛市房产市场吃的‘保健药’,不是‘处方药’。”徐笑着说。
在青岛市出台房价调控措施5天后,杜世成明确表示,城市的房价一定要考虑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住得起的前提下,“不能人为地把房价打下去,它只要不是虚拟的和泡沫,不能人为拿下来,如果人为打压,那么已经买房子的人就意味着贬值,一方面要非常谨慎保持目前房价的稳定,保证房子不贬值。”对目前高房价的市场形势,青岛市的看法是没有泡沫。
寄望于韩国人买单
为了保持房价的稳定,青岛市政府和地产商在打过奥运牌后开始打“韩国牌”。2004年,青岛市曾组织了数万韩国人到青岛看房,青岛地产商也应时而动,推出了针对韩国人的地产项目,如天泰奥园就推出了“韩国城”,现在青岛房地产的广告已打到韩国。更多的韩国人也开始到青岛居住和投资。在青岛的常住韩国人目前已超过5万人,由于和中国的收入差距,目前青岛市的房价和韩国相比还是很便宜。
青岛和韩国存在地缘优势,从韩国到青岛的飞行时间为1小时左右,生活环境相差无几,许多韩国人举家搬到青岛,夫妻在青岛工作,子女在青岛上学,上大学或需要服兵役时回韩国。大量的韩国人成为青岛高房价的重要支撑力量。韩国媒体报道,自韩国公布房地产投机遏制政策后,汉城江南的各房地产商纷纷来到青岛,出现了韩国投资者大量购买青岛房地产的情况。由于韩国企业和侨民剧增,部分市内公寓的每平方米价格比2年前暴涨了1倍,达到了1万元人民币(约150万韩元)左右。韩国人居住小区梨花园已销售一空。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青岛市调控措施得力,青岛市的房价下降也是区域性的,呈梯度分布,很难出现整体大幅下滑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