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用地供给缺口很大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唯一出路

http://www.cnestate.com    2005/3/17

  当前,各地全年建设项目的总盘子已基本敲定,而用地供给的缺口很大。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在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听到的普遍反映。
  
  表面看是缺用地指标,实质上是缺土地。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局长蔡育天转述了市长韩正在今年市人代会上讲的一段话:土地是影响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上海人口多、土地少,寸土寸金,必须万分珍惜土地,节约使用、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各地都感到压力很大。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 25年,深圳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2004年全市 GDP达 3423亿元。虽然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 GDP超过 1.7亿元,土地投入产出比率较高,但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仍然非常巨大。如果按照目前的土地利用水平简单推算,深圳市 GDP达到 1万亿元,需要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 90%,土地供应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显然难以为继。浙江省省长明确提出,用地计划指标不能突破,年度经济发展各项任务都要完成。具体文章由各市市长自己做。

  出路在于节约、集约用地。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胡玉贤说,安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近年来,项目多,用地量大。我们要通过挖潜来解决需求问题。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大操提出,国家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要和每个市、县的存量挖潜相配套,体现有奖有惩的原则。比如说,国家下达 1公顷用地指标,地方要配两公顷的挖潜。如果地方配了 3公顷的挖潜量,那就再追加 0.3公顷的指标,调动地方挖潜的积极性。

  存量土地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陶培荣算了一笔账:据初步统计,全省村委会从 1999年的 3.49万个,撤并到目前的 1.95万个,撤并率达 44%,但自然村数量仍较多。目前,全省有自然村 18.81万个,住在自然村的人口是 4056.97万人,人均住宅用地超过 180平方米。苏南地区大力开展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苏北地区在新一轮“建房热”中,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实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集体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原则,按 70%计算,江苏可以腾出 150万亩土地。
  
  蔡育天介绍,目前,上海郊区农民宅基地有 560多平方公里,通过宅基地置换,可以腾出相当部分的土地搞建设。
  
  来了项目也不能照单全收,要选择性地上项目。上海实行土地利用计划与集约用地挂钩,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优先保证国家、市重点项目,优先保证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优先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同时,对工业用地实行评估,提高门槛。工业园区内的土地只能用于工业用途,除了必不可少的配套生活设施外,坚决禁止直接或变相搞商品房开发。苏南等地对竞争性工业用地也开始用招拍挂方式出让。浙江省提出,以供地政策引导各地实行“选商引资”,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实现进口替代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项目优先供地。深圳市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近 1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50%,包括农业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山林地等。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其控制范围内的土地一律不得用于开发建设。深圳市还提出,2005年争取万元 GDP建设用地下降 10%,到 2010年达到万元 GDP建设用地不超过 7.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