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部分地产商异地开发频遭挫折
|
http://www.cnestate.com 东方早报 2005/3/21
|
有关土地储备的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开发商的心病。
当上海的土地越来越难获得时,许多企业开始在经营本地市场的同时,把目光转向长三角甚至更远的二、三线城市。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认为,一些异地城市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土地政策相对灵活,促使一些在一线城市进行开发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转向二、三线城市进行开发,一方面获取新的利润点,另一方面也属于分散投资风险的一种考虑。但异地拿地远比想象中困难。“事实上即使能够拿到异地土地,也会面临另一种形式的风险。”上海中原物业研究咨询部有关人士指出,二、三线中小城市确实存在土地政策相对灵活,投资环境相对宽松等优势,但市场的不成熟、信息的不对称和后期变数太多等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
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全国一致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课题。而二、三线城市应该抓住开发商的心理主动出击,采取异地土地推售的办法吸引资金加快城市建设。
地产商异地开发容易患上“水土不服”
发展商异地拿地遭遇尴尬
“2004年,我们至少被‘忽悠’了三次以上,一次在长三角,两次在中西部。”上海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一位投资负责人抱怨说。在2004年上海几无土地供应的情况下,这位老总和手下看了不少的外地土地信息,但最终跑到现场却发现情况和文字资料不同,要么是涉及大量动拆迁,要么是涉及的“中间环节”太多。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房地产公司老总在2004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满怀热情地去外地看土地,结果却是失望而回。而在异地拿地成功的开发商,大多数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或者是在2004年之前已经介入当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目前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都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对于绿地、万科等大发展商而言,全国性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而对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发展商来说,向上海外的二、三线城市发展,则是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必然。
但是,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这决定开发商的异地拓展计划必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甚至要交纳一定的“学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近两年时常有大开发商异地巨资拿地成功的例子,但这不过是“凤毛麟角”,更多失败的甚至是痛苦的异地拿地经历隐藏在欢乐后面。
“我暂时不会再到外地拿地开发了,实在是怕了。”这或者有点武断,但确实是上海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的心里话。在诸多开发商纷纷远赴各地圈地时,他却在发愁自己在外地的一个别墅楼盘的销售。
几年前,这位上海开发商在江苏某小城市拿下了一块土地开发楼盘,希望以“乡村别墅”的概念吸引上海及其周边退休人士到小城居住。但是直到别墅建成,原来拿地时承诺的修路等规划都没有到位,项目也因为地理位置不好,交通不便而无法售出。
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因素
“事实上,水土不服是开发商异地开发中经常遭遇的问题。”中原物业市场研究部人士称,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必然经历。但是,在大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供应越来越紧的今天,开发商必须接受这个痛苦的过程。在一份研究报告里,中原物业把这种痛苦的根本归结为信息的不对称:虽然2002年7月土地政策的调整深刻改变了房地产的游戏规则,然而区域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却导致地产商在异地拿地时处于和本地开发商相比明显的劣势。
目前发展商异地拿地用得最多的方式无外乎三种:一是直接竞投土地打入当地市场;二是与当地企业或政府携手合作;三是通过部分或全资收购外地公司,进而获得开发土地的使用权。相比之下,对于大多数不熟悉当地市场或没有充足资金、社会关系的外地发展商而言,第一种方式由于可计算成本,进入当地市场就相对比较容易,也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但要真正采取这种方法却很难。事实上,现时土地市场明显处于“卖方市场”情况下,要与熟悉当地行情的本土发展商“同台竞技”,外地发展商还是处于弱势。所以,只好更多地选择第二、第三种方式。
开发商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对于许多房地产企业来说,“土地”这两个字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可以说是关系存亡。
顺驰创始人孙宏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在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下,只有快速、大面积地拿地,才可能支撑顺驰销售业绩未来三年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两百以上的增长。显然,地产大佬们都赞同他的这一观点,所以他们在全国土地市场上频频出现“正面冲突”。
土地异地推售有望风行?
为什么一个区域的土地不能到别的地方出让?为什么开发商可以异地拿地,政府就不可以异地推地?2004年底的“深圳2004年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博览会”上,就出现了各地土地集中出让的情况,其间浙江台州、甘肃张掖两块土地成功拍卖成交。
上海宝名国际集团董事长唐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商到外地拿地关心的就是市场是否“公平一致”。2004年年中,宝名国际组织20多家开发商到嘉兴考察项目土地后,又配合嘉兴市政府部门在上海做了一次项目推广活动,由嘉兴市政府领导带着10个超过100亩的大型地块前来推介,受到了沪上大小开发商广泛关注。
这种打破传统思路,推行跨地域的土地出售无疑可以吸引更多开发商。中原物业研究咨询部报告认为,异地土地推售能使异地开发进行更为顺利。“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在地根紧缩的大形势下,土地拥有方急需寻找商机、土地购买方亟待寻找资源,土地异地推售的出现无疑是两者间一种优化的处理方式。”而这种优化,可以明显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降低土地拍卖的流拍率。虽然土地新政下土地供应量紧缩,然而仍有部分二、三线城市因城市的吸引力不大,而出现较高的土地流拍率,而土地的异地推售,主动为城市的运营引入外援。二是方便发展商了解异地土地、房产市场的情况发展,并提供均等机会。三是可以带动区域楼市的均好性发展。因为通过跨地域拿地的发展商多来自房地产发展较成熟区域,对其的引入必然会为当地市场带来良性竞争,最终带动区域楼市向均好性发展。
上海开发商异地拿地一览
长三角地区代表城市:南京、无锡、昆山等
绿地集团:在昆山曹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37亿元开发绿地国际家园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368公顷,总建筑面积1055万平方米。
复地集团:2004年9月在无锡拿下4幅地块,总面积约2552万平方米,复地为收购这批地块,共花费了近284亿元。
上海万科:在南京建邺区拥有金色家园项目,规划用地51568平方米。在南京河西区拥有光明城市项目,规划用地134000平方米。
大华集团:在南京浦口新城区拥有南京大华锦绣华城项目,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
中西部地区代表城市:武汉、南昌、成都等
绿地集团:滨江豪园项目,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地山庄项目,位于南昌县小蓝乡,高档别墅山庄。
上海万科:南昌高新区的四季花城项目,总占地规模超过57万平方米。
大华集团:武汉南湖项目,基地总面积541200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面积448600平方米。
上房集团:上海花园项目,位于成都城南神仙树片区,占地近80亩,开发规模达17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亿元。
西部地区代表城市:重庆、西安等
绿地集团:2004年4月,开发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绿地世纪城,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同年12月,开发西安上海城项目,占地11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
2004年11月,绿地取得重庆北部新区一幅地块。该幅地块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内,占地近800亩,总投资将达20亿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