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锁紧土地供应闸门
|
http://www.cnestate.com 中国房地产报 2005/3/28
|
近年来,郑州土地市场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区域供需矛盾尖锐,竞争激烈。2005年 3月1日,郑州市政府发出关于严格土地储备的通知,严格土地管理,规范用地秩序,为推动郑州市的土地储备工作提供明确的政策依据,以求实现堵住郑州市的土地储备漏洞。
供应闸门落“锁”闭“窗”
前不久,郑州市政府发出《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通知》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储备实行土地计划管理的通知》,对郑州土地储备这个大“蓄水池”进行“修理”,堵住“漏洞”,理顺关系,以期垄断土地这家独门“生意”,堵死土地多头供给。有业内人士称,国家有关紧缩“地根”的政策为土地市场上了把“锁”,而郑州市政府的这次“重拳”治理则关闭了土地漏洞的“窗户”。
据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土地储备计划还没有最后敲定,但土地储备计划有了出处,即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划拨土地、国有出让土地、国企改制土地等。目前郑州市下达审批的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率大概在 70%左右,这里边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需要调整纳入到土地储备中心来。同时,旧城改造拆迁后的土地用于经营开发的,都应当作为储备土地,全部纳入土地储备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据介绍,2005年郑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将向市场供应土地不少于6500亩,其中经营性用地不低于3000亩。有关方面表示,这个目标距离市场需求量还有一定距离,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随着政府对土地供应一级市场的不断垄断,郑州市场土地供应量和储备量的资料将更加具体、明确。
房企“境地”大同小异
据了解,2004年郑州土地市场与市场消耗存在不小差距,之所以有这些土地缺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商大多还在消耗自己的土地储备。据调查,郑州市环道以内,开发商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开发地块,更不用说上百亩的成规模的地块,一些边角地块成为诸多开发商角逐的“香馍馍”。前不久一些外来投资者来郑州开发项目,因找不到土地不得不无功而返。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找不到土地,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开发商的思路需要改变。
据业内人士透露,前几年有的开发企业低价获得一些土地,尽管有限,但两三年内不会紧张,据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焦旭东介绍,建业在郑州的土地储备足以供开发两三年之用,争取近两年拿更多的土地,不断巩固开发规模,服务企业发展所需。不少开发商表示,从长期看,土地还是紧缺的,地价将保持上涨趋势。
调查中,多数开发商认为,郑州市实行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开发商拿地渠道单一,前期投资加大,拿地成本增加,小公司处于劣势,对大公司则有利,这对公司的资金实力、市场操作能力等都将是一个考验。具有实力的公司将按照发展战略,有步骤、有计划地保持稳定发展进度。这样的公司综合平衡余地较大,会集中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在一些目标城市 (区域)拿地。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来,郑州有不少开发商走出郑州,进行异地开发,当地一些知名开发商也出现这种现象,在本地开发力度明显减弱,加大了外地扩张的步伐,这一方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也不排除受到来自土地市场现状的影响。有关专家建议,在郑州土地供应市场相对紧张的年月,开发商应在土地规划和项目运作上“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多出经典作品,而不是在拿地操作程序上采取违法手段攫取经济利益。
市场格局扑朔迷离
按照2002年已经开始实施的《郑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发商买地就是一条道:从政府手中买,别无他法。可是《郑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施行已经快三年了,郑州的开发商还是能够变着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土地。一些单位和开发商钻政策的空子,绕过土地储备,变相协议获得经营性用地。业内人士指出,今后这种拿地现象将大大减少,但要真正杜绝,就要求郑州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严格执法。
有业内人士总结:要想对某一个开发商手中的实际土地量列个清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土地储备是诸多开发商的“箱底家当”,外人无从知晓。但开发商来自土地的压力不言而喻,有钱没地或有地无钱的地产商日子都不会好过,即便时下有钱有地的开发商,前途也不容乐观,虽然有房子在卖,可是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业内人士预测,郑州500家开发商中有项目的不及三成,开发商项目的开发周期不尽相同,而且开发商都有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因此,今后的市场格局尚需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