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作建房被地产商“招安”?

http://www.cnestate.com    2005/4/6

  核心提示
  曾经以“自己做开发商”而吸引众多关注的个人集资建房最终还是与开发商走到了一起。4日下午,代表“合作建房联盟”的北京首例个人集资建房倡导人于凌罡与万通实业集团董事长冯仑通过焦点房地产网,与公众就合作建房事宜进行了沟通。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双方正式确定了“婆媳关系”,于凌罡被冯仑“招安”也成了“铁案”。

  于凌罡依然对合作建房的前景充满信心。他透露,在“五一”之前尽可能把资金完全到位,相信很快就会拿到地。而对集资建房望眼欲穿的老百姓却在担忧,如此一来,咱还能得到于凌罡最初的承诺吗?
  
  五一前合作建房资金到位
  北京首例个人集资建房事件再一次“升级”。4日,北京首例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与万通实业集团董事长冯仑坐到了一起,就具体合作事宜和媒体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

  于凌罡认为,与万通合作相当于一个交钥匙工程,即万通建成以后会离开,整个项目包括配套收益、广告收益、停车位收益等还是属于住房人。这种结果与当初合作建房者们的初衷没有变化。他说,上周六刚刚开完董事会,出资人支持与万通合作的比例接近100%。

  于凌罡认为,现在首要之举是解决资金问题。他透露,预计在“五一”之前资金将会到位。关于拿地的问题,于表示:“具体拿地的模式,有可能自己找一块地,也可能通过万通提供的信息来拿。”
  
  谁被“招安”?我们只是甲方乙方
  “我们是甲方、乙方关系,不存在谁‘招安’谁。”4日下午,冯仑和于凌罡再次面对媒体时,不时强调着他们的关系。
  
  冯仑是万通地产的董事长,有“房地产界的思想家”之称。30岁刚出头的联想集团工程师于凌罡,是北京合作建房的首倡者。此前,冯仑掌舵的万通集团向于凌罡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用“订制”的模式为合作建房者提供地产服务。用冯仑的话说,两人的关系就是裁缝与客户,即万通按照合作建房者的要求,为他们量体裁衣。
  
  “我就是服务商,就是乙方,完全根据甲方的要求,尽可能达到甲方提出的时间、质量、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相当于我是一个裁缝,给我一点手艺钱、茶水钱,这就是服务商干的事。”冯仑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传统的开发商。他说,以前开发商是甲方,消费者是乙方,现在倒过来了,于凌罡这些合作建房者是甲方,万通成了乙方。
  
  “我们一个是合作建楼,一个是地产公司转型,由传统的、全能的开发企业转到提供服务的地产公司。这样两个新的想法走到一起,恰好说明传统的消费模式和传统的开发模式都在转变。”冯仑说。于凌罡:我们不要得便宜还卖乖
  
  于凌罡在见面会上表示,一个理性消费时代的来临,就是心理预期。比如说和万通合作建地下停车位,合作建房联盟去问价钱,在有一个预期之后,再按照这个预期跟万通去谈。实际上,合作建房联盟的心理预期价位比万通出的价位高很多。他很认真地说:“我们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当然,于凌罡自己也承认,与开发商合作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但一些评论人士认为,目前于凌罡只能选择和开发商绑在一起,才可以完成他的理想家园。
  
  冯仑:别抱着看婚礼的心态看我们
  
  按照于凌罡的说法,是万通主动找他合作的。在见面会上,冯仑也肯定地说,是万通先找了于凌罡。他认为“于总”是一个有想法且能坚持的了不起的人。
  
  据了解,万通筑屋公司主动找于凌罡合作,正是冯仑授的意。此前,冯仑表示,万通要给个人合作建房提供地产定制服务。
  
  现在地产定制化服务收费一般情况下是定制成本的8%-15%,根据具体合同的额度大小和付款的速度,会有不同的数字。
  
  冯仑表示,个人合作建房比较特殊,万通地产会给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万通会给个人合作建房的定制化提供包括资金等方面的帮助。
  
  冯仑说:“不能抱着看‘婚礼’的心态看我们这个事。”他指出,既然是一个商务的前提,第一是公平的,第二尽管未来是有甲乙方,但双方的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但他也很现实:“这件事情最后能不能成功,还是要看各自口袋里面的实际利益是不是增长。”
  
  集资建房反成开发商“广告”?
  
  万通一贯以开发高档建筑为主,为何会对合作盖楼感兴趣呢?地产大鳄冯仑的说法是,万通早就不愿意做被动的开发商,早就提出来要转型了。
  
  而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集资建房与万通合作成功,带给万通的利益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增加了一种新的客户类型,当然还会获得一定利润;二是万通可以得到资助合作建房的美名,并借此“最佳广告”将其地产定制的理念扩大化,为进一步开拓新客户群体打下基础。
  
  北京合作建房走的还是老模式?
  
  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士认为,北京合作建房与地产商捆绑,与开发商自己建房还有什么区别呢?于凌罡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通过与万通合作,可以创出一种新模式,即由住房人出钱,由银行负责存款、贷款和监管,由开发商负责投标进行建设,由政府负责规划和管理。他相信这种新的开发模式更符合市场的价值,而且将来可能产生平抑房价或者使房价趋于合理的结果。这些才是更大的价值所在。
  
  于凌罡说:“和万通合作,是委托万通提供定制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我们选择的土地上面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定制需求,万通会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报价,个性化比较容易实现,和自己建房没有任何变化。”
  
  价格承诺难以兑现?
  
  合作建房资深专家陶光远提出,如果住房人和造房人能够合作,要什么房型早早就定,可以节省20%的费用,主要是销售广告费用。那么牵手开发商能不能省钱呢?当初的价格承诺能否实现?
  
  虽然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态度明确地表明自己是一个服务商,而非开发商。北京德勤律师事务所徐晨笛律师却表示,按照现在的情况,于凌罡充当的是投资人的角色。“于凌罡现在实际行使了投资方的权利,而万通还是开发商。”徐晨笛告诉记者:“只要从‘开发商’手里过一遍,价格可能比市场价格稍微低一些,但是不可能达到他之前宣称的比市场价低20%。”
  
  “如果按照万通所说,他所担当的是服务商而不是开发商的功能,那对300多人的房屋进行定制不是一项小工程,无疑会加大房屋成本。”北京天力经济研究所经济专家李一平表示,现在地产定制化服务收费一般情况下是定制成本的8%~15%。
  
  李一平认为,从最初的个人集资建房到现在的由新成立的公司指定开发商,由原来惟恐躲避开发商不及到主动与开发商接触,北京首例个人集资建房已经变了味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投资人的钱归谁保管?
  
  眼下各地筹划集资建房时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资金如何管理。将这么多人的资金积攒到一起,到底该由谁来保管,又怎么保管很难办。
  
  于凌罡解释说,合作盖楼的投资人资金是存在自己的银行存折里,通过合同来约束,这个合同可能是一份也可能是几份,这个合同约束就是住房人把资金提供用于验资,通过委托的形式在监管的部门使用。这是借鉴国外模式引进的,财务上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