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控土地供给防止浪费资源
|
http://www.cnestate.com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4/11
|
商业地产开发热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已持续多年。国内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大商场、大超市以及各类购物中心等,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市场有这个巨大需求,更主要的还是其利润诱人,一般来说,同等区位的商业项目,其租售价格要比住宅、写字楼等高两到三倍甚至更多,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显著。
据了解,尽管过热,国内的商业用房面积在总量上却仍然没有过剩。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商业用房面积为 1.2平方米,而在中国,其主要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不足1平方米。就是说,从总量上看,我国商业地产的投资前景还是很有潜力的。
但是,在总量没有过剩的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的商业地产却大量闲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持续下降,下降幅度在15.6%,而商业营业用房的空置面积却增长了 5.2%。在重庆,目前商业用房的空置总量达246万平方米,占全市空置商品房面积的43%。
一方面是总量尚未过剩,一方面是大量闲置,问题出在哪里?许多专家分析,商业地产空置增多并不是市场没有需求,主要是结构和网点布局上出了问题。商业地产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需要的缺少,不需要的却过剩。在网点布局上,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在结构上,大型百货店过剩,社区商业网点发育缓慢;在店址的选择和经营定位上,有的开发商和经营者缺乏科学性等等。总之,重复建设和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商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综合分析各方面意见,要解决商业地产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开发商和政府两方面着手。
从地产商的角度来说,要获取较大的商业利润,在用地选址时就一定要科学,既要研究和调查现有人口、生活水平与可支配的购买力,又要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特别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一定规模一定效益,适度规模适度效益,最佳规模最佳效益,而规模过大必然导致低效益、零效益甚至是负效益。
从政府的角度看,要提高商业地产的使用效率,盘活闲置商业用房,首先要在规划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控制供地。目前,一些城市已出台措施,今年在主城区停止商业项目供地,两三年内不再审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其次,政府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调整后的优秀商业项目和投资。此外,对商业用房的空置数量、区域分布、空置原因等要进行综合分析,对空置的商业用房可以采取特殊措施,比如,可以结合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消化,减免一定的购房税费和一定年限内经营户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