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明发起个人合作建房联盟
发起人直言:最缺的是法规和政策环境
|
http://www.cnestate.com 新华社 2005/4/11
|
继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纷纷掀起个人集资建房热潮之后,昆明最近也杀出了“程咬金”:某电子商务公司老总崔建群发起了“云南个人合作建房联盟”,仅一周时间,已有近200人积极响应,自愿成为这场“革命”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以自助合作模式彻底推翻房地产商的“高价暴政”。
房价可节省35%
3月31日,崔建群挑头成立了云南个人合作建房联盟筹备小组,并在近日与数十名志同道合者召开了一个集资建房务虚会、向外界公布了个人集资建房倡议书,顿时引起广泛关注。
他在倡议书里力陈地产“黑幕”:房地产商35%以上的暴利时代应该终结了!不合理的高价格、偷工减料的房屋质量、缺斤短两的实际面积、布满陷阱的购房合同,消费者似乎已经被定性为弱势群体。
“省钱才是硬道理,个人集资建房有望节省30%-40%的房款。”他坚持认为,开发商一直在以一种所谓专业的手段欺骗和蒙蔽非专业的消费者,比如没有按容积率制订均价。容积率为建筑总面积除以占地面积之商,但是开发商往往偷换概念:以地价除以面积,核定每平方米需要的成本,却忽略了楼房层数——如此得出的平均房价根本不合理。
现在最缺的是环境
与北京的于凌罡不同,崔建群希望吸取各大城市过于“冒进”的教训,走出一条稳妥的集资建房之路。
“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在政府允许和鼓励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否则,任何过激的尝试只会导致失败。争取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崔建群说。
但是现实令人尴尬:崔建群在昆明市建委还没有为建房联盟讨要到身份,他在民政部门得到的答复仍然令人费解,这种自发联盟似乎也不在民政的管理权限之内,建房联盟暂时处于一个中间地带,面临法律、身份和主管的多重空白。如此一来,它将面临可以预料的困难。
“我现在根本不担心土地、钱、建材这些具体的东西,我担心的就是我们的身份——身份的模糊会使我们举步维艰。在探索过程中,你无法保证你走的每一步都不会触犯其他人的利益,不会越界。个人集资建房现在最缺的是法规和政策环境。因此我必须搞清楚,我究竟是谁,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集资建房是南柯一梦?
面对于凌罡们的轰轰烈烈,业内更多的却是质疑——通过审慎、理性的分析不难看出,个人集资建房的确面临诸多困境,这很可能是制约其发展的先天不足。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迪认为,首先是如何获得土地?去年“8·31”之后,商业用地必须通过储备中心挂牌拍卖,使任何个人、社团要拿到土地都难上加难,必然面临房地产商的四面打压。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土地成本首先就难以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凭什么要扶持个人集资建房?
其次要碰到的最大麻烦是资金管理问题。黄媛指出,资金风险如何规避?是否会衍生非法集资?以于凌罡的模式,由银行进行“多次定项转账”非常麻烦,势必造成巨大消耗,而房地产的管理是突出环节,很难设想一个民间团体能操控一个复杂、专业的建房过程,其成本又如何计算?真能控制成本?
有望促使新业态出现
被市场逼出来的个人集资建房能维系多久?业内专家认为,无论如何,这种常识有望促使新的业态出现,从这一点上说,个人集资建房意义深远。
黄媛认为,这种模式不失为对现有房地产业态的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新“业态”只要比原有的其他业态更经济公平、资源配置更合理,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个人集资建房也是对尚不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的呐喊和反抗,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效益,有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昆明房价持续攀升,目前均价已达到每平方米31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
目前,崔建群已经得到了194人的支持,众人的纷纷响应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我有信心在3个月内发展3000名会员。哪怕只是一种注定失败的积极探索,只要能换来真正的个人集资建房的新时代,我就很满足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