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年后,人均一间房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规划》昨通过专家论证

http://www.cnestate.com  今日早报  2005/4/14

  20多年前,杭州人总是围着西湖住;20多年后,杭州城市用地面积一下子扩大了四五倍,杭州人又将选择去哪里居住?杭州城市居住区将如何调整?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杭州市居住区发展规划》昨日通过有关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将上报杭州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大居住圈居住结构不匀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一主三副六组团”,可分为三大居住圈,即中心居住圈(以主城为主,包括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居住板块)、次中心居住圈(以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为主组成)和郊区居住圈(由塘栖、余杭、良渚、临浦、瓜沥、义蓬组团等外围组成)。规划认为这三大居住圈都存在着不同的“居住”问题。

  由于主城区聚集大量的人口,因此人均指标明显偏低;3个副城,人均指标偏高;6个组团,总体来看,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适中,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偏高。

五年后,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规划未来杭城居住区建设重点将在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内以及主城近郊区。至2010年,人均居住使用面积达20平方米(2003年统计数据为17.2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达到24平方米以上。住房成套率90%以上,基本实现人均一间房、户均一套房。

  重点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实施工作,满足普通百姓的居住需要。规划建议,政府可重点在滨江区、绕城公路沿线,选择建设若干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居住区,每年保证一定的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的开工建设和竣工量,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危房户和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使全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居住区与市中心车程不超过45分钟

  居住区,即以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基本设施的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

  本次规划提出,居住区建设及用地选择上,要保护好杭州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半小时居住圈”居住空间;坚持成片开发,严格控制零星建设;居住区与市中心距离不超过30-45分钟车程;现有居住区的改造和新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引导主城区人口向外疏散。

近期大型居住区态势

  加快建设:丁桥大型居住区、下沙东居住区、长睦居住区、九堡居住区。

  新增区域:半山奶牛场地区、松合地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江地区、笕桥地区、中沙及下沙地区、三墩北地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西兴北地区、钱江新城四堡、七堡等地区。

  可进行前期准备地区:城中村、朝晖地区等区域的二次旧城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