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房价在“组合拳”中下挫?
|
http://www.cnestate.com 今日早报 2005/4/14
|
记者在上海采访时,搜房网副总、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给上海楼市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过桥”比喻:以前政策“组合拳”出拳前,上海楼市就好像是一大批士兵在过桥,容量太大了;如果大家集体踏步,那么大桥就会因承受不了过强的共振而倒塌。而“组合拳”后的政策,已经不是单边涨,而是有的觉得会跌,有的觉得会涨,有的则在观望。这就使得“组合拳”预计的市场分化已经产生了。只要不是单边倒,大桥就不会倒塌,上海的楼市就有可能向健康稳定发展。
这套“组合拳”正被全国的房地产人士关注,因为上海的今天,很可能会成为其他城市的明天。对“组合拳”来一次彻底的“解剖”,似乎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上海“组合拳”招数点评:
金融招数最狠最有效
点评者:陈晟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
工作地点:上海
这套“组合拳”政策是分三个步骤进行的。
一是产业步骤,如透明售房网的开通,二手房上交易网、一年内期房限制转按揭等,这些行政政策其实是“组合拳”中的辅助。
二是财税步骤,比如征收5.5%的营业税。
三是金融步骤,比如加息等房贷方面的政策。
我觉得这三个步骤一道比一道严,一道比一道见效,尤其是金融政策是最见效的,因为现在不少投资客是利用银行的钱减少炒房的成本,一旦银行这道关把住了,他们炒房的成本也就少了来源。不过这套“组合拳”目前还没有动了上海楼市的基本面,根本的需求关系现在还没有改变。
不以涨跌论英雄
点评者:华伟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工作地点:上海
评价“组合拳”的效果,不能单纯地看价格是涨还是跌。区别于某些城市的楼市投机性比较强,上海GDP连续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长期走好有经济因素的刚性支撑。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上海的房价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在这种预期下,目前高档二手房出现的一些抛房现象,将由现在的短线投资转做长线。
新政直指投资客
点评者:不原透露姓名的开发商东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人士工作地点:上海
持续加息、银根收紧、提高税收等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拳”,确实对一部分投资者产生了影响,最厉害的还是金融手段啊!现在购房者普遍预期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措施,这种预期使得很多本来打算购房的人纷纷预计楼市将会下行,直接导致了市场观望气氛的产生。这种对政策的预期,也会影响到对市场的预期,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和压力都很大;但这种情况短期还是可以的,如果长期这样,楼市就不一定健康。
新闻链接
上海政府10大政策平抑房价
今年对上海楼市有影响的调控措施主要有:
●1月1日起贷款利率按上调利率执行。
●土地有偿使用费将实行先缴后分。
●人民法院民事查封冻结财产的新规实施,导致各大银行收紧贷款口子。
●2月18日,二手房网上交易平台启动。
●3月3日,市房地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销售监管的通知》,与此前网上房地产加强网上备案的定金合同和预(销)售合同管理的措施相对应,打击近期出现的虚拟交易、加价销售、炒卖期房和拒售房屋等现象,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商品房销售行为的监管。
●3月5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成为主基调。
●3月7日,市财政局发出《调整本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贷款贴息政策通知》,在2003年11月10日的《贴息实施意见》基础上,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变化,针对房价标准和贴息标准作了调整。房价标准调整为:购买的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单价,由原来规定的不超过3500元调整为不超过4500元;购买的二手房总价,由原来规定的不超过25万元调整为不超过33万元。贴息标准保持不变。此前,市财政局已发文明确,中低收入家庭2005年度申请购房贷款贴息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受理标准为16683元。
●对居住不满一年出售住房,销售时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征收5.5%的营业税。
●3月17日对房贷加息。
●4月6日取消一年内转按揭,还清贷款才能卖房。
《北京晨报》4月4日的一则报道说:上海“房产之窗”新房监测系统数据统计显示,从上周开始,上海全市住宅成交均价为8737元/平方米,较上上周已经下跌了13.8%!另外,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最新公布的2005年一季度货币运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上海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幅比2月份下降了1.4%,这是上海个人房贷近年来少见的减增。
“组合拳”后的上海楼市,真实的面貌是怎么样的?
记者赶赴上海采访时,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枪打出头鸟”,这是上海老百姓对当地政府三月份频出的房产新政“组合拳”,最为集中的一句直观评价。尽管语气里仍有些许不满,但令上海老百姓心里稍稍放宽的是,这套来势凶猛的“组合拳”,威力显然已经开始显现。不管是街头卖报纸的老太太,还是城市的“活地图”出租车司机,只要你把上海房价的话题搬出来和他们聊,他们会告诉你,“上海的房价正在降,而且以后一直会降。”
4月12日,《青年报》、《新闻午报》、《房地产时报》等上海当地媒体又集体“公布”:上海全市房产总成交量比前一周下降17%;同时,上海二手房三月猛放量,但成交量却在减少,二手房房价涨幅放缓,市场观望气氛较浓。赶赴上海采访的本报记者看到,这些报纸已在街头巷尾被迅速传阅。
这一连串的数字,令全国一片哗然,尤其是长三角。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的房价对长三角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组合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奏效了,那我们身处的城市,楼市的风会往哪里吹?本报记者前日特意赶赴上海,感受真实的上海楼市。
一天抛出54套公寓
关键词:抛房
现象:投机客开始抛房,高档二手房放量
实地踩点:出租车司机上海某都市类报社房产记者
记者刚到上海,从一位出租车司机口中得知,这几天,上海楼市的部分投资客已如坐针毡。有一个例子正被大家口口相传:一位外地投资客王某,一下子抛出闸北感性达利54套公寓房。原因?当然是“组合拳”奏效,王某怕手中的房子像股票一样被“套牢”。
这个例子,后来记者从报摊上买来的《每日经济新闻》上得到了证实。急于脱手的不只王某一个,据报道称,“温州的尤某前几天一下子抛出20多套高档房源,包括位于徐家汇附近的尊园5套,东方曼哈顿2套,玉都国际名园、徐家汇馆、名仕苑各1套;而上海本地人金女士也将手中光大会展中心4套、宏润花园5套房源在网上挂牌出售。”而这些房子,都是被认为具有较大升值空间、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市中心高档二手房,这些房源的大量入市,目的只有一个:急于脱手。
上海当地某报社的资深房产记者说,相对于新房,这套政策“组合拳”,打在二手房身上是最快也是最痛的,二手房的成交量从三月开始的一个月内,已经明显下降;而挂牌量却明显上升,有的大型中介公司甚至达到了400%的挂牌量。上海二手房市场的拐点已经隐现,二手楼市正往买方市场靠拢。
不过,私下里,这位记者一再交待,不要把他的姓名刊登出来,因为现在的上海楼市可能比政策出台前更为敏感。其实包括全市房产总成交量17%的数字,只是目前一个阶段性现象,而且数字背后,恐怕还有大量低价配套房选择在这个敏感时期进入,影响了短期成交量的偶然因素。现在,不管买方还是卖方,都在静静观望,大家屏住气,耐心地看这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谁也不愿先把身子探出来作“枪靶”。据他观察,这个观望期如果在两个月内被打破,“组合拳”的预期效应可能就会被削弱,但如果这个观望期持续到六个月甚至更长,那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才会真正着急起来,包括那批心神不定的投资客,上海楼市的未来走向可能就会明晰了。
数字: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当地知名中介公司浦东分公司的负责人,了解到,现在不仅仅是市中心,整个上海二手房的日均挂牌套数都在增加。二手房网上交易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21日累计挂牌量为5950套;到3月28日累计挂牌量为6784套,日均挂牌量为104.25套;而从4月3日到4月7日,二手房的累计挂牌量则从7279套增加到7925套,日均挂牌量129.2套。粗略算来,二手房日均挂牌套数增加了近24%。
“组合拳”会趁热打铁吗?
关键词:后续政策可能出台
现象:“组合拳”综合效应立竿见影,观望态度弥漫上海楼市
实地踩点: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这一次上海之行,最难的就是采访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出发之前,已经做了多方的联系工作,但到了上海,尽管记者在电话里表明了上海新政“药猛、点子准、见效快”的友好采访态度,但该局的相关负责人还是不肯答应面对面采访。
据上海的同行透露,现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是最为谨慎的单位,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上海当地媒体,采访前必须递交书面申请。该局的这位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组合拳”涉及到该局的主要是行政政策和部分财税政策,如重大楼盘违规受封、增收营业税、配合银行执行禁止一年内转按揭等。从目前情况来看,“组合拳”的预期效果已经达到一些,尤其是在打击投机客方面。对于目前的“组合拳”中哪些是最奏效的?接下来是否还会趁热打铁再出招数?该人士都委婉拒答。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的楼市不但微妙而且步步谨慎。从职能部门角度考虑,他们不希望房价整体下跌,因为会影响到上海的整体经济,而是希望一种稳步的调整,比如4月份明显的房贷增幅下降、二手房房价涨幅减缓等。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根据中央和本市的调控要求,上海接下来可能还会出台一批财税、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预计2005年上海楼市的表现是整体缓涨,局部房价下跌。
房交会欲打破观望气氛
关键词:上海房价是涨是跌
现象:房交会“起劲”,欲打破观望气氛
实地踩点:上海本地开发商
在昨天的采访中,一位上海房产经纪告诉记者:“我的不少老客户现在都开始抛房子了,有一个客人这几天不停地抛房子,现在已经抛了五六套房子,起码套现了五六百万吧,他卖了二手房后马上又去买了新房。”
但是新房的市场情况似乎并没有想象中乐观。除了市中心的房价依然坚挺外,郊外的一些房子价格已经有下降的迹象。记者在上海感受到的氛围是,上海的开发商有一种普遍的心态,那就是比以往更关注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担心后续政策的针对性。
记者在上海采访开发商时,开发商的态度也是同样的敏感谨慎。记者拨通了复地集团刘小姐的电话,对于记者的提问,对方的第一个反应是“你觉得房价真的跌了吗?你觉得政策的效果有这么快见效吗?”在开发商的眼里,这个观望期显然是比预期中更长的一个过程。
据上海一家全国性房地产集团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的新房楼盘供应量明显比三月份之前减少了,原因是开发商想静观其变,但并不意味着“组合拳”已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心理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开发商对上海的楼市依然充满信心,理由是上海在全国是惟一的真正的国际化城市,对上海住房的需求不仅仅来自全国,还包括来自境外的有实力的买主,毕竟上海的土地资源是稀缺的,也是不可复制和替代的。只不过在这个观望期内,开发商的心态有些微妙而已。而这个房地产集团在杭州也有项目,但相比杭州的情况,他们对上海的项目更为谨慎,考虑的综合因素也更多。
另外,上海的房地产中介公司透露,现在上海的楼市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房展会多,而且个个爆满。即将于4月22日开展的2005春季二手房交易展示会招展工作异常顺利,东亚展览馆4500平方米的展位被预定一空。而中介商的心态是:希望提早打破这种浓厚的观望气氛,使得房产市场重新活跃起来。但在诸多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这种心态显然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能否赚得吆喝还要拭目以待。
数字:上海最大的房地产网站房产之窗显示,自3月初上海市政府着手调控房地产价格以来,上海的房价总体呈下降态势,从11100元/平方米左右滑落到8880元/平方米左右。在这一个月左右,房价一度接近7770元/平方米,但又有多次反弹,这两天呈现出回升的态势。
房产之窗网最新的研究报告称,受各类调控政策的影响,上海新房均价出现了两周连续下挫的态势,上周住宅成交均价比上上周下跌8.2%。
链接:杭州可否“偷拳”?
尽管经历了政策“组合拳”之后的上海楼市,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房价涨跌问题并未有明确的走势。但无论如何,“组合拳”对买房的和卖房的所产生的心理作用,以及这种不确定的心理因素直接作用于楼市的结果,已经让很多人对渐渐失去判断力的楼市开始重拾信心。
在上海采访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房产商还是专家,以及对楼市已颇有自己观点的资深房地产记者,他们都对上海的邻居——杭州表现出一种关心,毕竟,杭州和上海的楼市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相像的,比如房价几年来的飞涨,比如浙江投资客的频频现身。这些关心杭州的上海人告诉我们,有些政策,是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而从一定程度上讲,上海在政策方面的操控能力,的确在全国都是比较强的。
杭州可否“偷拳”上海?这个问题,恐怕也是杭州人所关心的,就像上海街头卖报纸的大妈关心上海房价一样。
“杭州情况虽然有和上海类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杭州的楼盘供应量不如上海大。”搜房网副总、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说。他认为相比上海,杭州的楼市总体还是比较健康的,真实的需求占到70%以上,如果要出台政策,那就是要把握一个楼市发展的节奏和速度。“现在杭州只要把楼市那部分不稳定的因素拿掉,同时保证稳定的那部分因素就行了。”不稳定的因素是什么?他认为是那些过度的投机客,即没有过多资金利用银行资源炒房的、抗风险能力低、拿一辈子积蓄去炒房的这部分人,他们甚至有可能是街头卖茶叶蛋的老太太。用什么政策拿掉不稳定因素?他认为主要是金融政策,比如上海的一年内期房限转按揭。事实上,杭州这个思路已经在运行了,比如提高首付款门槛。
是否可以效仿上海?在记者采访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时,他一下午已经接待了四拨记者,包括国际金融时报的资深房地产编辑。华伟告诉记者,如果杭州要打“组合拳”,核心目标应该是鼓励居住,规范投资,抑制投机,就是把普通的市民消费和投资消费区分开,实行一种错位竞争。具体到政策上,也是主张金融政策。“组合拳”的重点攻击目标要打在削弱交易频率,让涨幅下降,让过度投资的人交易不方便。比如可以提高增值交易税,一年内收30%、二年内收20%,三年内10%等。而在上海,类似的金融政策已经出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