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长三角 十年房价为何此消彼涨?

http://www.cnestate.com  中国新闻网  2005/4/20

  从东南沿海一些大城市刮来的房地产暴涨之风席卷全国后,作为全国房地产市场起步最早的广州、深圳也并非未受波及,但两市的商品房价格在2004年中期经历小幅振荡后便稳定下来。今年1—3月,广州商品房价格甚至持续回落。当前广州、深圳商品房销售均价基本稳定在5660元/平方米和6037元/平方米的水平,与温州9278元/平方米、上海8627元/平方米、杭州7210元/平方米的均价相比,广州、深圳房地产市场似乎更为理性。
  
  为什么可支配收入很高的广州、深圳,房价走势却与长三角迥异?
  
  虽然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近年经济增长比较迅速,但两地房价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距。上海、杭州的房价是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空间。在采访中,许多经历广州楼市大起大落的人,还是觉得上海当前的楼价不能理解。

  据了解,目前购买上海住房的主要有4股力量:一是外资、外商、海归华侨;二是全国各地到上海发展的投资人;三是新上海人及上海人的本地需求;四是投机者,主要有海外看好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者,以及所谓“温州炒房团”。不过,似乎上海常住居民的需求仍然是占到绝大多数的。如果第一、二、四这三种资金购买上海商品房比重达到一定程度(一般认为投机比例占到20%)的话,房价就有可能虚高,就是楼市泡沫。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市场管理处处长黄文波介绍说,广州中心区一般商品房均价在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其它区及郊区一些大盘每平方米在四五千元左右,适合目前广州多种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

  有自己和香港的前车之鉴,广东人害怕炒房产

  当前上海“××范围之内找不到2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范围之内找不到1.5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这类的话,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广州有惊人的相似。在广州房价持续下滑的7年中,广州人购房观念、消费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发商为争夺客源,往往在小区及周边环境、园林绿化、小区配套等方面不惜血本,大型楼盘整体开发纷纷向国际水平看齐,早年疯炒的那一批间杂在居民区内的单体楼、商住楼,目前在二手市场也属于缺乏人气的滞销货,当年的一批炒楼者还真炒成了“房东”。

  这些因素使广州的购房者更为理性。特别是相邻的香港楼市。1997年前,香港楼价高企,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非典时期,香港楼市累计跌幅达65%,17万港人成为房子市价跌到低于他所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负资产”人口,很多人干脆“塌订”:房子连同首期及已付月供统统不要了。于是,广州人买楼以自住为主,炒风较淡。

  广、深市民已解决住房“温饱”,正从容迎接“小康”
  
  在跟所谓“温州炒房团”成员接触时,他们提到,广州、深圳是他们极少没能得手的两个大城市。原因是当地楼市比较成熟,供应量充足,老百姓投资理性,不跟风炒作。是这样吗?

  “温州炒房团”在广州搅不起风浪,与广州楼市巨大的供应量密切相关。截至2004年底,广州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605.09万平方米,这还是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不管是哪一路炒房团,在如此之大的商品房供应量下想兴风作浪,难度很大。现在,广州市民在市区拥有一套住宅后,很多人已经或正在计划在郊区购买周末休闲度假用房,这就使得广州消费需求显得从容——房价太离谱,购房者便不介入,等价格降下来再说。

  上海人以往缺住房缺怕了,对改善住房条件有很深的“情结”,不是常说“北京人买车,上海人买房”吗?这十几年经济的两位数增长,又给这历史积累的需求创造了释放空间。

  长三角的房价有望降下来吗?

  上海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推出两个10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加大楼市供给。另外,住房按揭不能转让也有利于遏制炒作。前一段时间,上海出台措施,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一年就出售的按买卖差价征收5%营业税及其他税费。浙江省为遏制房价也将推出8000万平方米住房。其中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

  广州方面平抑房价有哪些有效措施?

  去年广州就曾出台四大措施平抑房价:一、当年出让用地大增3.6倍;二、抵债土地“开闸上市”;三、加紧“收回”增加储备,广州撤销41个开发区共计土地18063公顷,使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得到大幅增加;四、土地年租制生“变数”,由于土地年租制是通过每年交付一定的“租金”来实施,而不是一定要70年“一次缴清”,此举大大减少了房产商用于“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开支,也有助于“拉低”广州地价。

  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房地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却没有权衡城市成本提高对当地发展的影响。拿广州来讲,早在1997年、1998年,广州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两个适宜”城市,广州的发展也是以此为理念来考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城市的主要领导开始,均高度关注城市成本。生活成本一升,政府必会出面调查,查清问题出在哪里。

  房地产商没有“怨气”吗?

  房地产商的“怨”不是没有。因为当一些城市大举欢迎房地产商、炒房团来搞热房地产市场时,广州市却十分清醒,保持高度的警觉。在老城区搞房地产,不符合广州的发展思路,也与广州的总体规划相左,不能再搞了。林树森在公开场合多次说,旧城改造不让房地产商介入,“开发商恨我恨得牙痒痒”。但这样的坚持是对的。旧城改造不让开发商插手,就不让。任你“商”怨沸腾,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目标定了,说不变就不变。

  这样做,百姓怎样看?

  经常到中国的其它大城市走走看看,便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广州老百姓生活的滋润。才大学毕业三五年的小伙子自己供着楼,即使是在非典时期,也与大多数广州男女老少一样,茶照饮、钱照赚。适宜居住、适宜创业,一个城市的活力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