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经济运行面临5大问题考验
|
http://www.cnestate.com 新华社 2005/4/22
|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1355亿元,同比增长9.5%。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但高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8%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的数据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开局良好。
市场物价保持了平稳上涨的态势。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不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达到10.1%。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不但各自表现良好,而且相互搭配不错,显示了宏观调控的成果。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消费需求加快增长;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说,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经济,最好是均衡发展,才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不俗业绩。但仍有五大问题困扰宏观经济全局。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农业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是一季度的大亮点。不过,专家们注意到,今年春耕期间,华南南部、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局部地区小麦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冻害,对今年夏粮丰收影响较大。
另一个问题是,一季度农村市场价格增长快于城市。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部分抵消了增收的成果,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也不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投资规模依然偏大
一季度的投资数据,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前三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
郑京平认为,在去年增长43%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增长22.8%。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从在建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看,3月末施工项目总投资比去年同比增长26.7%,这个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的。
郑京平说,我们还会继续看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而且从财政政策上看,今年也由去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价格上涨压力犹存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单纯从数据看,应该是令人满意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受到的是,这种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是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一季度高达10.1%。其次是,国际原油的价格仍然在高位震荡,原油价格造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价格有影响。第三是,受上游产品涨价的影响,家电等消费品出现涨价倾向。第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仍然偏大,能源、服务等公共产品价格上调的冲动比较大。
煤电油运绷得太紧
一季度,煤电油运依然紧张。特别是煤炭已属超能力开采,仍然供不应求,更趋紧张。一些煤矿超限额生产,连续发生多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季度原油进口达到2964万吨。2月份,全国仍有18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一直在35%左右。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从一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到,冶金、建材、焦炭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与出口增长仍然是比较快的。
前两个月,钢坯、焦炭出口分别增长11倍和60%以上。冶金、水泥、有色、化工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5%,占用电增量的36.9%。根据有关方面的估算,我们的单GDP能耗不是在减少,而是在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