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将“房市调控”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cnestate.com  劳动报  2005/4/25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需求明显增加,房价持续升温,这是正常的,但攀升过快,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现在不少楼盘受到购房者“狂热”追捧。排队购房早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就算排上十天,也未必能买到房。从表象看,房市很热闹,实际上存在泡沫。当然,适度的泡沫也很正常,但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人买不起房,也就啧有烦言。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调研、密切关注、适时调控,目的就是为维护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上海坚持以改善本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质量为目标,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己任,抓紧抓实抓好。

  怎样调控房市?调控房市有什么措施?这是人们所关心的。所谓调控不是叫你一棍子将房地产市场打死,打死了对谁都没好处。继市政府发布《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上海又积极制订金融部门调控措施。细心的市民或许会发现,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特意把“三个为主”即“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楼市调控原则纳入2005年的工作计划,并将调控重点和政策支持重点投向改善本地居民、特别是本地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

  “三个为主”的楼市调控原则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市委、市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理性政府行为的魅力,它已成为上海的一项系统工程。去年上海通过地方措施对市场供给实施调控。关紧了“土地”供应的龙头,增加土地招标中普通商品住房供地量,控制高档商品住房供地,停止别墅项目供地,使中低价房在供应结构中比重迅速提升。同时,在二、三级市场上规范交易规则,全面实施新建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并出台“期房限转”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炒作楼市的投机行为。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今年,为让更多市民买得起房,买得到房,市政府又加大了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力度,抓紧中低价房规划落地和开工,严格控制动迁规模。全年约3000万平方米供地计划中,2000万平方米用于中低价普通商品住宅和配套商品房建设,并由政府调控地价和房价。同时,“透明交易”也从新房延伸到二手房。这一切,无不彰显市委市府的爱民情怀和精于管理、适应形势的执政能力。看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完全需要的,只有适时清理积弱,方能奠定健康的长远根基,上海房地产市场才能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