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季度经济依然过热?宏观调控作用不彰?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答网民疑问

http://www.cnestate.com  浙江日报   2005/4/27

  一季度9.5%的GDP高增长率发布后,近期不少网民认为这大大超过了年初8%的预期目标,经济仍然过热,对宏观调控的作用提出质疑。对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26日在一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给予解释。他说,一季度,工交行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

  曹玉书认为一些网民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他说,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的发展中大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首先是保持一个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速度,这是由经济增长、就业增长等一系列内在动力决定的。增长速度慢了,一些矛盾就难以及时消化。一季度9.5%的增长速度与去年持平,应该说开局良好,总体上是平稳的。另一个方面,宏观调控本身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并不是一味控制增长速度。对较弱的农业、能源等行业是支持,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是控制。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一季度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四个继续’,即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继续得到抑制,薄弱环节继续得到加强,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行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曹玉书说,这实际上证明宏观调控的成效更加明显了。

  一个更有力的信号是,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明显改善。一方面,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继续加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8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4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倍。与此相反的是,一些盲目扩张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减缓,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9%、1.4%和增长6%,而去年同期为增长117.5%、106.4%和89.2%。

  事实胜于雄辩。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一进一退,恰恰与宏观调控的预期要求一致,说明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曹玉书也表示,尽管成效是主要的,但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发展看,宏观调控目前仍处在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注意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出现经济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