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杭温抛盘潮涌,楼市投资客有点急

http://www.cnestate.com  钱江晚报  2005/5/9

  近日,“温州客尤某在上海二手房市一下子抛出20多套高档房源”的新华社报道在沪上引起震动。宏观调控让投资客如坐针毡,据报道,这些房子,都是被认为升值空间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市中心高档二手房。这些房源的大量入市,目的只有一个:急于脱手。

  同样,杭州二手楼市的投资客也反应灵敏,5月份,中介公司挂牌量继续增加,且呈愈演愈烈之态势,抛出的房源也以市中心房源为主。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是政府调控楼市的主要目的,投资投机者是调控的首要对象。在近期的抛售房源大潮中,投资客究竟占多少比例?投资客出货对市场又有怎样的影响?这也许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投资客抛盘超一半

  二手房市场挂牌量火速攀升是近期二手房市场不同以往的主要表现。

  金丰易居统计显示,5月份,挂牌量急增态势继续蔓延,每一周挂牌量都远远超过去年同期。而最高挂量的一周则是2004年历史最高水平的2倍,一周挂牌量最多时可达到2004年同期一个月的挂牌总量。预计,2季度的挂量仍会不断攀升。

  挂牌量猛增和投资客抛盘不无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了解到,激增挂牌房源中不但有投资房产抛售迹象,同时一些处于可卖可租的普通二手房也被高昂的房价所吸引,积极加入到挂牌大军中,使得挂牌量一浪高过一浪。据金丰易居统计,挂牌房源中,投资客占了一半以上。外滩房产发现,短期获利的投机者也较为活跃。他们通过对购进后不满一年即出售的房源做了统计,4月份,不满一年出售的房源量占了总挂牌量的5.5%。

  两类投资客在行动

  异地投资客进入市场较早,以温州、台州、义乌等省内县、市为主。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强。据了解,这些投资客资金实力较雄厚,他们对于小打小闹的单套投资根本没有兴趣。擅长的投资是几层一次购买。

  这样的操作手法让我们感到异地投资客手头的房源非常之多。比如市区物业凤起都市花园,交房1年空置房还有200余套。而空置房集中在某些楼层,这就是异地投资的产物。而如今,政府各类控制房价的措施出台后,使他们抛售自己手中的物业,转而寻找更好的投资对象。

  在房产大盘稳涨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开始扮演房产投资客的角色。

  在几经胜战后,高利润的回报更使他们坚定地留在市场上。相对异地投资客而言,本地投资客一次性投资力度就没有那么强。但值得关注的是:本地投资客手法非常灵活,活动也更趋频繁。其获利模式更集中在购置有潜力或有空间的物业,等待升值后脱手赚取差价。

  在等待的过程当中,他们更是精打细算地以出租来获利。停留在他们手头的房源绝对没有几套,但短期获利是他们的制胜法宝。而在当时,只要下注就有丰厚回报是他们的信条。但同时,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他们也是最为惶恐的群体,被业内称之为散户投资客的群体。

  抛售房源集中在市中心

  投资客看中的主要是哪里的房子?根据经纪人印象,金丰易居选取了抛售迹象最为明显的10个楼盘,基本上分布在老市中心和城西,房子成新度较高。

  如凤起都市花园、青春坊、建国南苑、万安城市花园、翠苑二区等都是市中心房源。湖畔花园、铭雅苑都在城西,一个在蒋村,一个稍远,在三墩。

  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客抛售房源增量较大的区域分别为西湖区、下城区和上城区,而这3个区域恰恰也正是杭城高档物业集中之地。各区域中代表性楼盘如黄龙雅苑、凤起都市花园、春江花月等物业的集中挂牌显露出投资性房产急于出货的端倪。据某经纪人透露,凤起都市花园交房已近一年,一般用于自住的客户早就装修好,迫不及待地入住了。近期频频出现在二手房市场的房源基本都是用于投资的。一方面房价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房东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许多投资客更希望早点卖掉,避免增加额外的负担(如税、费的增加)。

  从这些物业情况来看,多数属于成新度较高的空置房产。如铭雅苑是交付不久的新楼盘,三证办出后,房主立即出手,其投资意味明显。

  租赁转为抛售也是投资客近期行为之一。据金丰易居德胜店、望江门等门店反映,原本租赁的房源转售情况频繁。这些中低端物业也是市场最有需求的。

  二手房挂价趋向理性

  据了解,一些长期转战于房产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投资客在放量的同时,挂牌价格也有放水迹象。

  近期房价的涨幅有限使他们成为抛售意愿最迫切,也是最先降低价位的群体。在久挂未能成交之后,他们已开始积极下调偏高的挂价。一位朝晖现代城的房主,就将自己一套90多平方米的物业,总价下调了6万元,每个平方米降了近700元。一位只想买海月金棕榈江景房的丁先生跟我们坦言,他近期买房遇到了难得一见的两房东相继降价的现象。由于他的要求较高,在看了该小区的两套房子后,并未急于下单。而两房东却坐不住了,纷纷通过经纪人向他示意,价格还可以商量。经过同两边的讨价还价,丁先生最终选择了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江景房。而据他所言,该物业的总价要比他的心理价位便宜了5万元。

  外滩房产也表示,理性挂价是市场最近出现的可喜现象。以前,一幢房子不同楼层房源挂价相近的极端现象也时有发生,而现在,卖家在挂牌时能根据自己房子的实际情况给出具有差异性的挂价,挂价出现差异化现象。

  一边是宏观政策调控,一边是利益驱动,投资客将何去何从?不管如何,宏观调控成效已初见端倪。虽然杭州的房产降温仍需一定过程,但是近期挂价下调屡见不鲜的现象已告诉我们,房价有望回归理性。

  成交量下降了3成

  五六月份本是房产交易的密集期,可今年却有些异样:在挂牌高企的同时,成交却悄无声息。
从4月份第2周开始,杭州二手房成交量有较明显下降现象。从金丰易居、中原地产、公众房网3家中介收集数据显示,从4月份第2周开始至今,周成交量比之前下降约3成。

  据业内人士反映,在目前房价高位运行的状态下,不少卖方认为目前的价格已远远超过了其心理价位,因此,对于促成交易还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可是,面对激增的房源,买方挑选的余地增大,同时他们对于房价也有新的期待,这是造成成交趋缓的主要原因。

  据金丰易居近2个月的成交统计:目前购房基本都为本地人,而且需求都非常迫切。外地投资客已基本退出市场。

  一位正在签约的经纪人表示:最近的买方都非常“诚心”,都为急切购房自住者,但需求总量不比去年。甚至一些寻房多时的老客户认为,房价要跌,等等再买免得“吃亏”。

  链接

  都说政府这套组合拳打在二手楼市上“最快也最痛”。相比杭州,温州上海二手楼市似乎反应更为迅速。

  温州:二手房价停止上涨脚步

  在宏观调控中,银行税收等部门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一路高歌猛进的温州房价停下了脚步。温州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温州二手房价格环比(即本季度与上季度的比较)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土地交易价格也向理性回归,涨幅连连下跌。

  二手房价四年首次下降

  调查显示,一季度,温州市二手房屋交易价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1%,其中,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1.3%。这是从2001年以来,温州房价主要指标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

  各类地段房价普遍下滑

  在政策的影响下,最能反映房地产市场冷暖的温州市区二手房交易,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最大滑坡。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市区二手房交易件数2332件,同比下降了34%,交易面积2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二手房成交量缩水,交易价格自然也频频下挫。今年一季度,市区一类地段二手住宅交易均价为每平方米8620元,二类地段每平方米7005元,三类地段为每平方米5473元,在三个月内交易价格每月以10%幅度下降。

  销售均价仍居全省首位

  虽然,交易冷淡,涨幅低迷,但受去年下半年价格猛升的影响,温州市房价基数较大,房屋销售综合平均价格仍居全省首位,与其他城市的房价差距进一步拉大。

  调查显示,一季度,温州市区商品房住宅(包括普通住宅、写字楼、经济适用房等)销售综合平均价格达到每平方米7392.3元,每平方米分别比杭州、宁波高出2011.7元和1179.9元。

  地价涨幅跌至全省第六

  在政策组合拳打击下,房产商风险意识开始加强,抢地热情出现回落,土地交易价格向理性回归。

  一季度温州市土地交易价格涨幅比2004年下降73.7%。调查人员介绍,去年四季度温州市区勤奋路七号地块拍卖出让,楼面地价拍到每平方米1万余元,高于起拍价近一倍,刷新了该市国有土地出让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但马上因多种原因而“退标”。今年一季度重新投标,最终以高于起拍价一半价格成交。接下来其余的土地投标再也没有以前的热度。土地交易价格涨幅由去年高居全省第一跌至全省第六。据《温州日报》

  上海:观望风中,成交量大幅萎缩

  在楼市诸多调控新政出台后,从三月中旬开始,上海二手房交易明显平静下来。买房者逐渐趋于理性化,除了众多短线投资者有所抛盘,期望能将手中的房产尽早变现外,也有不少资金充裕的投资者转换策略,将售盘改为租盘,以便中长线投资。

  多家中介公司向笔者表示,近期上海二手房挂牌数虽有所放量,但并没有出现大量抛盘。现状就是房价没跌,成交量在跌。某品牌中介公司经理透露,该公司3月份以来成交量大幅下挫,最高的门店跌去60%;4月的情况更为不妙,多家门店甚至出现半个多月零业务,这是从未发生过的现象。

  挂牌放量、成交下滑,上海房地产三级市场持续“观望型”行情,使一些小中介生意难做。汉宇地产一门店业务员告诉笔者,“由于持币观望较多,一些小中介的小老板来我们这里咨询能否加盟、如何加盟,希望把自己门店的房源挂到我们总部集体营销,以便顺利出货,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