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再现“涨势”是危险信号?

http://www.cnestate.com  北京现代商报  2005/5/13

  5月初,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售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8%和8.9%,创下1998年以来全市房价涨幅“最高”。

  此后,市建委5月9日发布的《2005年一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信息》显示也是“涨势”:全市商品住宅现房平均售价483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78元/平方米,涨幅10.96%;全市商品住宅期房售价599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02元/平方米,涨幅3.5%。

  目前的涨幅是否正常?

  “北京的房价基本还是稳定的,涨幅不超过10%都应属于正常波动。”北京市建委房屋交易市场管理处处长沈洁对记者说。她认为,房价的稳定上扬首先是因为有比较旺盛的需求支撑,“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变化”;其次,目前小区品质提高、交通环境改善、精装修项目比重加大,都促使房价上扬。

  北京房地产信息网负责人雷华也认为房价上涨“很正常”,但他的理由是:在全国房价上涨的大背景下,作为热点区域之一,北京房价的上涨是被大势驱动。同时,雷华认为,从房价收入比来看,北京目前的房价已有偏高的趋势。他分析说,仅普通住宅而言,目前的售价应该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

  从时间纵向来看,北京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一季度的涨幅显示出北京房价“不太正常”的苗头,但他认为还需要观察后续的房价变动情况。数据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市场?

  对于简单关注房价本身,雷华认为“意义不大”。比如住宅,包括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又有高、中、低档的区别。一段时间内,如果高档房放量较大,就可能将整体商品房的房价往上拉;相反,如果经济适用房或者低档商品房的供应量比较集中,又可能将整体房价往下拉。“所以说应该看价格体系中的构成结构。”他举例说,如果10套住宅中,有9套的价格是2000元/平方米,有1套是1万元/平方米,得出的平均房价是2800元/平方米,而实际上90%的产品是在2000元/平方米水平。

  此外,戴德梁行今年一季度的新盘统计分析显示出,一季度北京新开盘里多是中高端项目,均价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占开盘住宅项目总数的60%,而6000元/平方米以下的项目比例为40%,其中在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项目有7个、仅占11%。而且,“每一季度之间,这种构成比例的变化会比较明显。”北京世联房地产顾问公司执行董事王正宇分析。所以在统计上,通常以“年度”为单位以保证数据所反映的市场整体情况趋于接近。

  “另一个不能排除的假象来自于开发商的销售控制。”雷华说。即开发商聚敛一批身份证自己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从银行骗得贷款,日后再通过尾房、二手房等方式售出这部分住宅。“这种购买需求就不是实际需求。”而且雷华认为,开发商此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造成项目热销、房价上涨的假象。“我们称之为‘鬼屋’,因为到入住时或者一段时间后,这些房子晚上因为没有人都不会点灯。”雷华说。

  是否为投机拉动

  作为政府方面的声音,沈洁认为,目前北京市场上并未出现像某些城市一样的炒作成风情况,尤其是在期房方面。雷华则持不同观点: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将流向具有升值空间的领域,北京的楼市正是这种状态,所以有投资甚至投机资本进入是必然的,只是进入的量尚不好估计。

  “资金找不到新的投资途径,而房地产现在又是高利润行业,所以投向房地产自然成为绝大多数投资人的首选。”北京上古地产董事副总经理柏建伟认为。近几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财富积累的速度同步加快;但是从投资渠道来说,富余资金可以选择的“出口”却很单一,加上目前股市一直“不景气”,方兴未艾的房地产自然成为资金“首选的出口”。

  而且与上海的情况相比,北京楼市的价格上涨有着明显不同。李文杰认为,首先从住宅的供应情况来看,北京是“暂时性”短缺,上海则是“结构性”的,前者主要是受到前期8·31的土地政策和开发资金不断收紧等影响,后者则是政府拿不出土地。根据中原地产所做的2005年京城一季度房地产统计,其间北京楼市新开楼盘27个,比去年同期的40个减少了13个(下跌32.5%)。市建委一季度市场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全市期房批准预售面积403.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97%;其中商品住宅期房批准预售面积30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其次是购房者的构成不同。北京的绝大多数是为了“自住”,投资只占到20%左右;上海的绝大多数购买者却是为了“投资”,而且其中有相当多属于实力有限的炒家。是否存在将房价增幅下拉的可能?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政府宏观调控的是挤压掉房价中的‘虚高’、‘泡沫’成分,而非一味地‘压低’房价。”王正宇说。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也曾表示,调控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保持房价上涨,但上涨速度放缓。4月下旬,曾培炎在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形势座谈会上明确表态,调控的目的是“遏制机性炒房、从严控制投资性购房”。

  从当下市场反应来看,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北京楼市已经显现。“否则北京房价的涨幅会更明显。”北京上古地产董事副总经理柏建伟说。王正宇则举例说明,4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较上月下降接近三成,可视为政策效力显现的“端倪”。柏建伟还认为,今年7月1日即将启动的银行间系统联网,对未还清首套房贷的二次房贷严格执行基准利率(6.12%),贷款年限可能减少至5-10年,直接针对的就是投资甚至投机性购房。

  李文杰还认为,下半年新盘供应的集中放量会一定程度放缓房价增幅。而且受访者均认为,北京楼市与上海的明显差异,决定了北京出台的调控措施会相对“温和”,类似上海的高密度金融干预“组合拳”不大可能出现。但是,李文杰也强调,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在规范市场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土地交易市场为例,被市场千呼万唤的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迟迟未能出台,就直接影响了开发商制订相应的开发计划,也会延缓新项目的开发周期。

  另一缓解新盘市场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完善租赁市场。雷华认为,目前北京的住房需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几乎是“全民买房”,租房多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无疑给新房市场造成客观性的需求过大,而事实上这种需求又是非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