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绷紧土地市场秩序整顿之弦
|
http://www.cnestate.com 安徽日报 2005/5/13
|
新闻话题:一季度,省国土资源厅共受理信访件229件。其中,有57.9%的信访件反映违法批占土地行为,32.89%涉及土地补偿问题,同比,信访总量下降了21%。但非法批占土地行为所占比例仍然偏高。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整顿的成果,须臾不可放松。
记者:去年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年。我省在执法监察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立案查处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达5217宗,依法处理各类土地违法人员有89人。但非法批占土地行为仍居各类违法类型之首,其原因何在?
潘海滨:通过治理整顿,各级政府领导普遍增强了法律意识,对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过去普遍发生的政府非法批占土地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造成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基层政府以搞活当地经济为名,急于上项目,在没有办理任何批准手续的情况下,非法批占、租赁集体土地;二是一些道路、水利工程由于工期紧,采取边批边用,或为规避各种规费不批即用,造成非法用地;三是村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与企业签订买卖土地协议;四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之间非法转让国有土地,改变用途搞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
记者:你所剖析的原因中,有些现象长期存在。你怎么看这些问题?
潘海滨:为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主动与存在问题较多的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省厅还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重复上访较多的市县,采取暂停建设用地审批等措施,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
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均建立了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实现各级国土资源信息互通互享。池州、阜阳、铜陵、芜湖、合肥等市还把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到村,在行政村设国土资源信息员,乡国土资源所设联络员,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设专职人员和机构,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提供了信息支持。
淮北、阜阳、六安等市建立了动态巡查责任制度,规范职责,明确主体,分片包干,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去年,我省通过巡查发现各类土地违法行为3571件,挽回经济损失2361.79万元。
记者: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我省是如何实现整体联动,打击违法行为的?
潘海滨: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检察院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检察机关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的通知》,与省监察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执法监察的工作方案》,并联合制定了《全面清查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工作方案》。去年,全省国土资源部门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配合,共依法查处了各类土地违法案件5217宗。依法处理各类土地违法责任人89人,其中行政处分41人,党纪处分46人,刑事处罚2人。这些措施极大地震慑了土地违法相对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记者:打击违法,总给人有亡羊补牢的感觉。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更多的应该是预防。
潘海滨:确实如此。当前,由于各地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用地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违法用地行为形式多样,涉及政府、单位、个人各个层面,加强土地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省国土资源厅为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防止反弹,加强了执法监察,采取了“严控、严保、严查”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暂停受理批地。同时与法院、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了联合办案和移送制度,严厉惩处国土资源违法责任人,并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干部土地管理离任审查制度,对任职期间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发挥执法监察的震慑作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巩固整顿成果,防止反弹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