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有压 稳定房价 期待房地产市场走稳走好

http://www.cnestate.com  杭州日报   2005/5/19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房地产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不难看出,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遏制房价特别是住宅价格过快过高的增长,使房地产市场向着合理、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显示了政府打击炒作、稳定房价的决心,并且要推行房产新税,从多方面保证政策的实施落实到位。

  相对于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宏观整体性,杭州市出台了更具地方针对性的规范性政策,条文更详尽,对开发商有房不售、拒售、连续预订等行为将严惩,甚至封盘处理;进行房地产行业销售人员的登记备案;而违规行为严重的从业人员,今后不得在杭从事房地产经营工作。政策的实施力度越来越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将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保障普通百姓住房需求 体现政府亲民政策

  这次针对房产住宅新政力度的加大,从多方面制止炒房、买卖期房等不良行为,力图切实保障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体现了政府的亲民政策和爱民行为。营业税征收条件的调整;严禁转让期房;并从土地着手,就是要从根本上遏制投机炒作行为,使房价稳定,让老百姓买得起房,并有房可居,这也是政府出台政策的真正目的。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确实与以前不同了,住房价格不像以前那样“疯狂上涨”了;购房者也不再那么被动,既要无条件地接受开发商开出的价格,又要没有商量余地为二手房房东支付各项税费。政府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房的愿望,初见成效。

  有保有压,非住宅产品获发展空间 全面打造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新政策中所做的规定,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因为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各有不同,并非所有地方的房地产行业都有泡沫,也并非所有的房地产产品市场发展都有过分不合理现象。它所针对的是价格过快上涨的住宅部分,并做了相应的政策调整,而对行情相对稳定的商业地产部分,并没有一起打压,而是依照市场变化,做到了有保有压。

  的确,住宅是房地产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重大的必需品,所谓“安身立命之所”。住宅市场价格的飞涨,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烦恼和压力,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我们也发现,最近一些重要房地产政策的出台,主要针对的就是住宅这一块,要打压住宅不良投机行为,稳定房价,稳定市场。对非住宅类的商业地产产品如商铺、写字楼等并未涉及,这多少与商业地产市场相对于住宅方面的平稳、理性发展有关。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住宅价格上升较快,有利可图,确实成为了投资的热点,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都投到了住宅上。人们习惯上认为非住宅以租为主,收益不如住宅快,所以只有较少的资金投入到这方面。现在,房地产新政策的出台,从多方面遏制炒房,并且初见成效,对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可能是个利好消息。新政会使以前一窝蜂将资金投向住宅、恶意炒房这些行为有所改变和收敛,人们的投资行为会更加趋于理性化,转而购买商铺和写字楼,以求“一铺养三代”。这时,去购买市中心一些主要商业道路上的商铺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凤起路、中山路、西湖大道、文一路、文晖路等道路两旁的中小商铺,价格不会太高,出租自营皆可。也可以选择较好地段如庆春路、黄龙、城站广场等附近的写字楼。这样,住宅、商铺、写字楼市场共同发展,而不是向住宅一方或其他方面过多倾斜,房地产市场才会回归到一个理性的层面上来。

  房地产市场走向多元发展之路

  在普通人心目中,一提及房地产投资,想到的便是“买房炒房”,而这里的“房”就是住宅。至于商铺或写字楼投资,人们会认为只是少部分人的行为,甚至只是有需要才会去买。更会有人认为,用商铺、写字楼要买吗?我去租好了。其实这是对房地产市场认识的一个误区。一个真正和谐、有序、合理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住宅与非住宅如商铺、写字楼等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房地产投资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投资住宅,可以投资商铺,也可以投资写字楼,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产品。

  据了解,在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这部分调控力度的同时,房地产业界也出现了新动向。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开始将业务转向非住宅的经营交易和住宅的租赁业务上,而不像以前“一边倒”,将大部分的业务量集中在住宅交易上。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经营者的从业行为,受益的是普通购房群体和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实施的过程,可能就是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过程:回归至房地产投资的多元化和多种房地产产品的共同繁荣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