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是开发商合作对象

http://www.cnestate.com    2005/5/27

  在嘉定江桥,未来将崛起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华江居住区,其中率先挑起开发建设重担的是上海华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近日记者就华江的开发与管理理念采访了公司的总经理史慧娟女士。

  开发商不能“近视”

  史慧娟最近忙得团团转,因为她正在为今年9月第一批房源的交房工作做准备。

  华江公司旗下的项目名叫“嘉城”,是嘉定江桥地区重点发展的大型住宅区。据介绍,嘉定区政府正在江桥新镇全力打造“华江居住区”,这里将成为上海西部的又一生活新镇。华江居住区规划位于曹安路以北、外环线以西,占地4600亩,建筑体量近187万平方米,人口容纳量近5万。其中,华江公司负责132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整个工程计划在2008年前全部完工。

  作为华江居住区首个启动的项目,史慧娟对嘉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江桥是与安亭、菊园、南翔齐位的嘉定四大房产板块之一,江桥新镇分别与普陀区、长宁区、闵行区相接,是嘉定与中心城区的往来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已使其成为上海西北角的第一生活圈。而我们的项目占据华江居住区东首的1320亩风水宝地,规划了近100万平方米的小高层与联排别墅组合社区,分四期进行开发建设。即将交房的是一期南块的小高层,目前公司正在抓环境、配套的建设,以及交房后的管理服务。”

  通过项目的开发,看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史慧娟意识到,开发商不能是“近视眼”,房地产业将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开发商也在目前市场“冷却”的情况下面临着新的考验。“我认为,现在对开发商来说,第一是心态问题,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开发商的心态也要平和下来,追求正常的利润,考虑合适的销售时间周期;第二是要学会思考,主要是供求平衡问题,工程节奏时间的控制、拿地的时机等都是开发商今后把握供应量时需要研究的;第三是规避风险,为此,开发商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研发、理念引导、质量保证等方面下工夫;第四是服务环节,消费者其实是开发商的合作对象,没有成交时要对准客户进行培育,售后也要积极听取意见,并能够妥善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

  调控政策让楼市回归理性

  这一阶段,连续出台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开始显现出它的影响,开发商、代理商、中介商们都已经嗅到了一些变化的味道,市场各方面都基本保持着观望态度,等待着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在业内摸爬滚打了10年的史慧娟也在销售变化中明显体会到了政策的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的嘉城的确碰到了一个火热的市场,如即将交房的一期南块的小高层早已销售一空,另有计划在今年分4批推出的一期西北块房源,推得较早的前2批也是供不应求。”然而,史慧娟坦承,上月推出的以联排别墅为主打的第3批的销售情况与之前就显出明显的差异。“我能够感受到投机者被真实淘汰,而自住者需求依然活跃的这一变化。在政策的调控下,楼市正逐渐恢复理性。”

  而让史慧娟感到庆幸的是,由于近期推出的房源主要是处于中高端的联排别墅,量也较少,因此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运营带来影响。“联排别墅在江桥当地属于较新的房产品种,周边还没有什么可对比的项目。由于没有什么区域效应,所以当初规划时,我们也明确这批别墅在整个嘉城项目中是起点缀、提升品质、拉升价格的作用,开发量不宜过多。由于此轮调控政策并非打压自住者的刚性需求,而是针对投机性炒房,是为了稳定、培育市场,我想公司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的改变及时调整。”

  史慧娟表示,虽然去年至今年初的销售情况非常好,但在史无前例的强劲增长背后,她也为一种无序、非理性的增长形势而感到担心。“我每天都在与管理层讨论市场形势,老实讲,如果开发商只是‘等’政策,那就被动了。”史慧娟也提出,政策还应当有效控制市场上的各类不规范行为,支持有序竞争,推动市场成熟发展,并要注意不要过于打击自住者的购买热情,“对市场信心的培育往往需要一个阶段,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不可忽视,政府在实施调控时还是要反复推敲,更要思考可能引起的一些负面效应。”

  而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史慧娟诚恳地表示,嘉城项目的土地储备量还是相当充足,开发周期也较长,公司目前还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我们先要交出第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当然,目前华江在嘉定地区已有一定知名度,我们也希望今后在嘉定能够参与更多的开发建设。”

  喜欢挑战

  记者了解到,2002年成立的华江公司是由上房集团、景瑞股份、嘉定房地产集团等6家实力企业投资1个亿资金组建而成,而史慧娟作为一名女性,能够成为公司的一把手,与她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敢于接受挑战又认真负责的职业理念分不开。

  1995年2月,史慧娟涉足房地产业,加入景瑞股份,从最底层的销售做起,直至一手创建景瑞营销,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刚踏入这一领域的我压力很大,但我喜欢迎接挑战,面对面的销售工作让我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最先在房产营销界提出贵在‘诚’字的理念,工作也越做越好。”

  史慧娟是上海第一届房产营销十佳人物之一,而后她选择了自我的转型。史慧娟专职从事房产营销一直做到2000年七八月份,当时她离开时楼市其实还是很低迷,是从当年底才开始有复苏迹象的,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是上海房产营销担子最重的一段时期,不过乐观自信的史慧娟还是把这段经历当作了最好的锻炼。

  到了2001年,她开始参与景瑞股份的投资开发工作,如徐汇新城等项目都是她联系的,“当时就是找一些土地,而营销的职业经历恰恰为我积累了人脉资源。”直至2002年参与华江居住区的谈判,随后史慧娟便把心思全扑在了这里。“做房地产,压力真的很大。”她很坦率,“它是一个‘大协调’的概念,如与政府的配合度、市场的认可度……做一件事很多方面都要考虑到、协调好。”

  同时,在企业内部建设上,史慧娟也“很有一套”。“可能是女性有着不同于男性的思考角度,我会更多地为他人考虑,在企业建设、员工管理上更讲求人性化,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在市场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也敢于、善于‘打仗’的团队。而我比较青睐实务型的人员,做的要比说的好,不做表面功夫;我也支持内部提拔制度,房地产业的人员流动率较高,但有一些公司是落入了‘人家的总比自己的好’这一误区,我愿意挖内部潜力,通过工作、培训等留住人才,这也是公司董事会在思索的有关长期发展的问题。因为长远来看,人才和资本的积累对房地产企业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