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会专家英雄所见略同 观点围绕“增加有效供给 抑制盈利性需求”
|
http://www.cnestate.com 中国地产投资网 2007/3/30
|
 3月29日—3月30日,中房协在北京举办了“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以及世界不动产联盟联合举办的“国际房地产论坛”。来自全国房地产业界和十余国家、地区的房地产业同仁4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对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发展态势以及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观点见仁见智。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致辞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已走过了住房严重短缺时代,正向着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阶段发展。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一些厄待解决的问题。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商品房供应不足,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较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房地产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在今天早上的“国际房地产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肯定了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在简单回顾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讲话后,成思危提到,政府工作报告将房地产业进行如此分量的描述,十年以来还是第一次。任何法律和制度,都要完成对市场主体行为、市场主体关系和市场准入秩序的规范,只有这三方面规范好了,才有真正建设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要靠政府和市场的密切配合。世界各国住房政策的演变,最后都归结为“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模式。也就是说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而由政府去建立住房市场体系。更要保障社会公平,担负起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的保障责任,关注真正因住房困难而买不起房的人,而基于住房改善目的而买不起房的群体应该通过自身提高财力进行解决。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以一系列数据说明了去年调控的几项主要任务和预期的目标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商品房的价格虽然总体涨幅在趋缓,少数城市有所回落,但是部分大城市的价格上涨仍然是过快,甚至仍然是以两位数或者是接近两位数这样一个涨幅在上升;供应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是适应中低收入者购房需求的中小户型仍然供应不足,特别是优质的中小户型更是紧缺;开发总量的高位运行和高空置状态并存。
众专家的发言均涉及供需关系决定房价,为了平抑房价就得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宋会长对这一问题谈道,国家目前的政策是严把两道闸门(严格控制资金和土地的注入),既定的消费方针是扩大内需,抑制需求和扩大供给看似和国家方针相矛盾,其实这里面的矛盾就是没有讲清楚抑制什么样的需求,加大什么样的供给。我们要抑制房价就要增加供给,是增加大众可以接受的普通商品房。我们要抑制的需求是投资性的需求,反之,自住性的,尤其是首次购房的这类需求不能抑制。实际上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抑制盈利性的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就要在建设、交易、保有各个环节,利用规划审批,土地供应,住房金融首付比例、利率、还款期以及税费,包括物业税、增值税、契税以及产权交易等多种手段去支持自住性的消费,一直投资,遏制投机,这样我们既能满足广大群众自住性住房消费,又能抑制需求。(张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