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真的没有走吗?
全国房产界高层人物论房产市场热点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钱江晚报  本网编辑部报道  2002/3/20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春天”还是“冬天”的争论,在全国此起彼伏,包括市场一直火爆的杭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2002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业走势”大型报告会,全国各地共500名业内人士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期间,成思危、厉以宁、佟志广等著名经济学家、政府权威人士就目前国内房地产业的走势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发贷款利率能否市场化调节成思危提出,银行要看好信贷门槛,开发商贷款利率应逐步实行市场化调节,根据开发商的诚信来决定贷款力度:对信誉好的开发商,可给予较多的优惠;反之,对信誉差的开发商,可以控制对其发放贷款。厉以宁(全国人大常委)我们需要两套房厉以宁教授在此次报告中忍不住重申了他的“第二套住宅”论。厉教授说,第二套住房不是让人长期居住,而是结合度假与休闲的概念,每年只住一段时间,第二套住房同时也包含产权式酒店及分时度假等类型,它可以是经济型简约型的,用于临时居住,这种现象在海南、浙江、北京一带普遍存在。
  刘志峰(建设部副部长)市场需要造给老百姓的房子
  刘志峰指出,近几年来,新建住房竣工量持续攀升,房地产开发保持强劲增长,部分地区房地产开发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相脱节,盲目兴建高档的公寓、别墅,适应低收入家庭的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供应量明显不足,造成个别地区出现了住房供应结构性的短缺。他认为住宅建设必须面向百姓、面向未来,高档住宅决不能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流,目前需求的是面向大众的精品楼盘。
  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车房结合消费
  我国居民住宅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这一比例仅为10%,而美国早已超过25%。因此郑新立认为,在当前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背景下,金融部门应把促进住宅产业发展与轿车消费结合起来,使城市布局更为合理,真正实现住宅郊区化的居住模式。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更新包括住宅与轿车在内的各种组合式贷款方式。
  束克欣(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土地供应要控制
  束克欣指出,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仍存在许多弊端:许多地方出让土地方式仍是以协议出让为主,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今后,各地应该统一供地渠道,严格禁止开发商私下与城市郊区、农村、乡镇的有关部门签订用地协议,要充分效仿江浙一带“一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