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谨慎拿地表现理性 下半年土地市场前景朦胧

http://www.cnestate.com    2011/7/1

  继6月21日位于杭州萧山区的萧政储出(2011)11号地块流标仅过一个星期后,6月28日,杭州又一宗体量达15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遭遇流拍。这也是9天时间内,杭州市内第四宗流拍的土地。
  
  此前在6月20日,杭州萧山区原定进行招拍挂的两宗商住地因“在规定时限内无符合条件的买家”而流拍。而在6月21日,同样是在萧山区,一幅被定名为萧政储出(2011)11号地块的商业用地曾一度被看好,业内认为该地块地段条件良好,周边配套设施较为齐全,虽然处在楼市调控期,但商业地产有着不被限购限贷的优势。然而,这块地出人意料地同样遭受流拍。
  
  6月30日,武汉有25宗地块入市,从拍卖情况来看,4宗延期,1宗流拍,其余20宗均以底价成交,成交总金额为70.1亿元,拍卖现场的开发商已然由“哄抢”变为“谦让”,与前两年武汉土地市场红火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述情况只是现阶段土地市场的缩影之一。显而易见,现阶段开发商在拿地上持明显的谨慎观望态度。日前,本网针对该问题专访了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先生,他认为: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在调控政策面前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现阶段,土地市场的监管愈发严格,导致开发商更加注重对于储备土地的开发与消化,而一些企业对于市场和走势没有明确的预期也是拿地谨慎的原因之一。因此,地产开发商持观望和谨慎态度,既符合情理,也是一种理性和成熟的表现,并不意味广大企业对市场失去信心。
  
  据本网观察,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开发商拿地欲望大不如前。一方面,开发商从银行贷款难度日益增大,信托一度成为房企融资的重要来源,然而,信托是否一致能够顺利进行,继而解除开发商资金链的“红色警报”,终究还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受销售不旺影响,开发商资金回笼越来越慢,有些楼盘虽然已经结顶,却仍有很多房子没有卖掉。
  
  近期,杭州楼市销售仍然乏力,据本网记者观察统计,5月杭州全市新房成交为6454套,二手房更是只有1844套,平均每天仅成交60余套。销售不畅带来的商品房存量不断增加。有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杭州楼市的可售房源已增至53341套,其中住宅可售套数为37174套,杭州主城区可售房源已经达到29143套,这个数据也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
  
  同时,随着保障房建设进程的加速,未来土地出让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将成为趋势。今年以来,多幅地块被开发商组团拿走,这可能暗示着开发商的拿地策略正逐步转型。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土地市场是否看涨?土地流拍高频率是否会得到缓解?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中国地产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