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房企开发模式探讨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中国房地产报  2002/6/28

  中国目前房地产企业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一曰“鱼龙混杂”。据统计,全国共有房地产企业二万多家,一级开发资质的仅有1.44%,二级资质的12.9%。二曰“列强入侵”。中国房地产公司中,国外公司已达1200家左右,港、澳、台公司3800个,合计5000多个,占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总数的20%。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房地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所需资金可通过有关渠道进行融通、投资者所获利润在按规定交税后可以自由汇出等,这些优惠条件使外商投资房地产业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由此,更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在如此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摆在小型房地产企业面前也只有两条路:一曰“自生自灭”。有人曾预言,近10年以内是中国房地产企业整合的最快时期将有近1/2的企业经受不住兼并的冲击而自行倒闭。二曰“自强不息”。这些企业不愿被人“宰割”,就要首先求得生存,在生存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这就对小型房地产企业自身开发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借“势”开发
  房地产业中的“势”极为重要,可理解为:局势(国际、国内政治大气候),趋势(宏观经济的前景预测),造“势”(市)。再大的房地产企业,再有能力的开发商,要是缺乏“势”也根本办不成任何事。《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没有“东风”一切便是“空中的楼阁纸上的兵”,形同虚设。因此,房地产业的“势”也可理解为诸葛亮的“东风”。
  
  其中,局势与趋势不难理解,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造“势”与造“市”属同音字,“势”是“架势”;“市”是“房市”。房地产开发不管是做商住楼还是商用楼,不管是集群还是单体,其实际意义仍旧落在“市场”二字上。既然是开发市场就会涉及到开发的“架势”上。大型房地产公司有资金实力,有优秀人才,有品牌战略,动不动就是十万、百万平方米的楼盘。他可以从公司的发展前景上实施“大盘郊区化”的战略,可以大谈什么“城市空心化的问题”,可以做“多功能全方位”的现代化社区……
  
  而小型房地产企业便没有如此大的“气魄”,关键一点实力不如人,仅楼盘封顶后销售就占用了大量资金,再做其他的就显得“势单力薄”。既然没有大的“架势”,我们就借“势”,大公司开发大楼盘,小公司开发小楼盘。你在郊区做“全方位配套”的社区,等你把“市场”的“势”造足后,我就在你的周围做“迷你型”小楼盘。你在基础设施、环境配套方面花工夫,我在建筑质量、户型设计上下力气,各有千秋,互为依托。你有销售策划,可以在报纸电视上“狂轰烂炸”做广告;我有我的老主意,不动声色,“不见兔子不撒鹰”……结果,你有1000套住房,销售80%,售出800套;我有100套住房,但我成本比你低,相应的销售价也低,说不定比你卖得还要好一些。所以,诸葛亮借“东风”可以打败强大的对手;小型房地产公司借“势”也可以同大公司分庭抗礼。
  
  二 、“个性”开发
  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西方属“人性”文化,崇尚的是“个性的解放”表现的是“个性的张扬”;中国属“人伦”文化,崇尚的是“中庸之道”,表现的是“个性的压抑”。
  
  具体到房地产来说,不是有一句这样的至理名言吗?上半句说,什么样的人建什么样的房,这是对开发商而言的。开发商也不是天外来客,崇尚的自然是中国人“传统、保守,墨守成规,不越雷池半步”的文化,表现在作品(楼盘)上就是“同质化”倾向严重,尤其是一些大楼盘。
  
  与“同质化”不同的是“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人对“个性”的追求也达到历史上的最佳时期。房地产的至理名言下半句怎么讲?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这是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对“个性”追求反映到住房上面就是需求的多样性,消费的合理性。房地产开发商应是住房消费的组织者,新型生活的引导者,开发创新的参与者,个性追求的实践者,而不是落在后面,被动应付客户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消费理念。
  
  “个性化”的楼盘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楼盘的外观造型上,既体现区域文化的特征又风格各异。
  
  比如,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均好性”理念,彻底摈弃传统的“四菜一汤”模式。再比如,在户型设计方面,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量体裁衣”,重新定义传统上的厅、卫、厨……
  
  “个性化”的开发来源于创新,其实质还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如果房地产的一些小企业能够在公司内部实行“个性化”管理,传播“个性化”理念,创造“个性化”品牌,就能设身处地为消费者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来。
  
  三、“联体”开发
  从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状况看,楼盘已呈郊区大盘化趋势。这是因为郊区地价相对便宜,可以减少开发成本;郊区环境好,适合人居住。但在郊区居住最大的障碍是交通不方便、生活不配套,大盘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动辄上十万百万平方米的开发,从成本的均摊上也有利于开发商做好环境规划,做好生活设施的配套。

  小型房地产企业就做不到这些,关键还在于开发的实力上。但如果几家或十几家几十家公司联合起来进行开发,“集各家之长,合众人之力”,不就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了吗!大楼盘的优势在于“大而全”,讲的是功能的配套;如果小型公司将大社区应配的各项设施分而摊之,形成“小而联,联而全”的格局,不就仍可以和大公司对垒抗衡吗?
  
  在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机配合的前提下,每一家公司负责其中一项生活设施,有的做会所,有的做学校,有的做健身场馆,做的精,做的细,合在一起不就是一处全功能配套的服务社区吗?
  
  四、“跟踪”开发
  现在市场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能在这“万花筒”般的市场中锁定一个目标,实行全程“跟踪”开发,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模式。
  
  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决定着两个事实:其一是农产品市场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其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得益于农业人口的减退;也就是说,城市人口的大幅增加,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农民进城谋生的手段一是打工,二是做生意,而且大多数还是围绕农副产品做生意。所以,房地产公司可以先进行专业市场的开发,先给他们提供经商的场所。二三年后,等他们赚了一定的钱后,可再提供住宅,然后是学校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