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三届中国住交会步入尾声 总体冷清,论坛依然是主题
|
http://www.cnestate.com 2011/12/12
|
为期4天的“CIHAF2011中国住交会”已逐渐步入尾声,主要论坛与展会基本上已结束。在过去的三天,本届住交会有诸多值得关注看点,本网记者从现象、观点、总结这几个方面作如下叙述。
现象篇
现象一、本届住交会与今年的房产、地产主基调一致——“冷”。
 本次活动上的参展企业、观众、甚至媒体的数量与去年相比都有明显下降。其中,参加本次活动的建材商甚至比地产商还多。去年建材部品企业只有30多家,地产企业却有有22家,而今年来参参展的企业总共有160家,其中建材部品企业50多家,地产企业却只有16家,其余则为媒体、杂志等房地产相关行业展位。
现象二、论坛备受关注。
 与整个会展的冷清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个论坛中宾客满席,尤其是涉及到来年房地产、经济等行情预测的相关论坛,例如“城市与资本交流洽谈会”、CIHAF2011中国房地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报告会”、“CIHAF2011第三届中国土地大会”、“地产央企高端闭门会议”等。这几个论坛邀请了政府主管领导、政策的核心制定者、国内外资深专家、企业家、专业人士,就行业内各个领域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长远问题进行主题报告和交流,深入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深受欢迎。
现象三、城市招商引资土地推介成为本次一大看点
 本届会展中,重庆北碚、湖北十堰、山东文登均借助本次会议平台推广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配套政策以及土地的投资价值。据本网记者现场了解,三地政府方面均认为在当前市场冷清的形式下,借助招商引资土地推介平台是应对目前严峻形势的利好措施之一。
现象四、本网设计策划的土地推介类资料与地块信息备受追捧。
 在本次会展上,本网为长三角地区如张家港、宁国、台州路桥、宣城等城市所设计的土地宣传资料和地块信息深受欢迎和好评。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形势下各地开放商依然需要土地储备,而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土地推介的力度。
现象五、行为艺术充斥本届会展。
与往届住交会不同的是,在今年的活动中,行为艺术展成为一大亮点。

观点篇
观点一、陈淮:4个“坚定不移”突出城镇化的重要性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表示,现阶段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的促进农民工进城,实现公共福利的均等化,让更多人民群众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好处;坚定不移的支持城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定不移的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
观点二、姚景源:房价出现下跌经济出现下滑“利好”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房地产行业发展确实存在些问题,例如在北京,买房竟然没有看房阶段就直接到了“抢”的阶段,大量的楼市投机一方面推高房价,另一方面也造成空置率高升。
在谈到“楼市调控把北京经济落下两个百分点”问题时,姚景源认为,经济下滑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国民经济增长不能长期靠刺激性政策,宏观经济增长要由政策性刺激增长转到常态发展”。
姚景源称,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把以前的刺激性政策取消了,让经济增长回归常态,因此,房价出现下跌,经济出现下滑,这是好事。
观点三、顾云昌:明年不是房地产市场的“2012”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顾云昌表示,全国楼市大拐点还没到,全国房价整体来看,同比目前还在上升。”大拐点是价格增幅下降,房价大幅下降。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房价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但最高价位比还没到位,增幅下降了,但同比还没下降,12月份全国房价同比增长应该还会出现。所以应该说现在还是房价的小拐点。对于明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顾云昌形象地提出了“世界末日2012”的概念。他谈到,明年不会是房地产市场的“2012”,政府不会让经济速度主动放慢。
顾云昌认为,房价不会大起大落,应该中国经济不会也不能“硬着路”,而作为占经济很大成分,且与经济呈正相关的房地产业也不能“硬着路”。
“明年GDP还将达到8.5%以上,中国的经济明年也主要是放缓速度,但不会出现大崩盘,中国房地产也不会驶入‘2012’。”顾云昌表示。
观点四、黄小虎:征地制度改革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黄小虎他表示,改革的理想模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其要点:一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允许农民在国家规划引导下自主的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是对必须征为国有的土地赋予农民谈判权,参照市场家协商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由于利益关系调整比较大,改革不一定能够一步到位,但是方向应该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改革方案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尽可能反映各地方的经验,鼓励地方继续探索,避免一刀切的弊病。对于改革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目前一些地方试行的工业用地年组制等等已经有所触及,但是还是少了根本性的改革探索,总的来看这方面的改革还处在理论探讨方面,从趋势看,这个制度也是非改不可,否则征地制度改革也可能改不下去,因为任何经营活动都是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如果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可能例外。政府经营土地的收益来源于农民收益转移的极差收益,这样就必须压低农民的土地价格,并且将农民的土地进入市场加以限制。可见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成了市场主体。
观点五、叶剑平:政府要当好裁判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很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教授认为:政府就是要当好裁判,为公共福利想办法,提供很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政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不是口号,这实际上是要靠制度的设计来体现的。口号谁都会喊,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保障的话,口号也就是喊一喊而已。
叶老师还表示:未来土地制度的改变就是在于如何做好政府的工作,如何发挥市场的效率,如何集聚更多的资本,创造更好的空间,使得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获益,不是损失一方而保证另一方,所有的不是共赢的游戏都是不可持续的。下一步就是需要政府退出直接投资这个主体,变成监管的主体,也就是变成裁判员,引入第三方,让社会资本进来,让农民参与,达到市场繁荣、农民高兴的局面。我们的城市化是半城市化的状态,土地城市化了,人还没有城市化。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土地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是同步的,你只要征地,就必须把农民变成市民,现在的做法就是给农民补点钱,而没有做到人的城市化。
总结篇
在当前形势下,房产市场冷淡,本次展会的冷清氛围也在情理之中,参会人员观望性质浓厚。开发企业少,与现阶段的房地产行情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本次展会,本网认为,在当前宏观调控日趋严厉、楼市冷清的大环境下,供求双方均应做好多种准备。
对于开放商来说,除了要适应住宅的需求,更要偏重百年的品质和服务的理念。过去房企的竞争主要是钱和地,而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应该把产品的竞争力作为一个关键。建好房,造经典是房企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房企要拓展开发业态,服务型地产业态将成为房企转型的新增长点。市场有需求,房地产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产业的转型,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建设一些房产。同时还要转变开发的模式。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应高度规划,确认主题,积极实施建设。另外重中之重要打造品牌,加强宣传,全国推广城市。第三,要集约用地、合理用地,改善土地的配置方式。
同时,随着限购令的实施,一二线的成交会下跌,三四线的成交量会上升,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消费水平也比较低,房价还是处于价值洼地,因此三四线城市还将处于房地产合理投资的一个热潮。
(中国地产投资网 深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