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异地开发警惕风险
|
http://www.cnestate.com 本网编辑部报道 2002/9/17
|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房产商异地开发现象持续升温,异地开发区域范围也很广,遍布北京、上海、哈尔滨、吉林、江西、江苏、湖南、四川、新疆、云南、湖北、安徽等近十几个省市,异地开发中的种种诱惑吸引了更多“留守”房产公司的眼球,业内人士预测,异地开发的新一轮热潮已悄无声息却又来势汹汹地兴起了。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房地产是个地域性非常强的行业,当地的投资环境、土地政策、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开发项目能否成功,一旦遇到“水土不服”,在某一个环节解决不好,销售受阻,资金周转出问题,对开发商打击将是致命的,房地产跨地区经营相对于本地开发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主要是由于:
一、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房地产商品地域限制性格外明显,例如,北方天气寒冷,住宅对日照的要求、保温性能等设施要求较高;而南方则气候潮湿,住宅对通风的要求更多。又例如,地震高发地区的住宅对抗震的要求很高,一味地强调复式、跃式显然不合时宜;在高寒冰期较长的地区,营造大面积喷泉、瀑布类型的小区水景当然也是不合适的。诸如此类的开发细节问题,本土发展商终究比异地发展商更加熟悉和了解当地自然情况,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当然更加驾轻就熟,造成了异地发展商开发的难度。
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会不同,异地发展商跨地区经营时也应充分考虑。最典型的例子是坐便器。曾有南方某发展商在北方开发楼盘时试图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在新推楼盘中全部采用了坐便器。不料其结果是,住宅中的坐便器都被砸掉改装成蹲便器,写字楼中的坐便器无法改装则被蹲着使用,坐垫上都踩满了皮鞋脚印。这个例子还只是表现了楼盘使用当中与发展商的初衷大相径庭,如果因此影响了销售,发展商恐怕更会追悔莫及。
三、政策导向的差异。不同地区对房地产开发的政策法规也都不尽相同,如深圳允许背书转让,但有些地区是不允许的,某些城市原则上还是限制内销房炒卖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导向作用。
又如各地规定的开盘要求也不同,深圳要求高层主体达75%,多层封顶才可开卖,上海也要求主体完成2/3才可开盘,但有些城市和地区的要求远没有这么严格,发展商入市门坎也有很大区别。
四、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有些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浓厚,当地发展商熟悉市场,加之连续开发的优势,为抵制外来竞争者,几家大的发展商联合起来压低房价,很容易就能将异地发展商逼入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