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产冷落洋企?
中国入世已近一年,然而外资地产企业并未如预言那样疯狂涌入深圳——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南方都市报  2002/9/18

  深圳地产冷落洋企?

  去年此时,深圳房地产的多位重量级人物纷纷撰文,言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房地产企业的进入将对本土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形成冲击,颇有一些风声鹤唳的感觉。然而一年过去了,预言的事情并未发生,深圳的房地产业依然是本土公司坐大,个中滋味耐人寻味。

  集银率先抢滩深圳

  目前国外资本在深圳房地产市场不甚活跃。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撇除港、澳、台三地背景的企业,真正的外国资本涉足深圳房地产的屈指可数,在中介方面,仅21世纪不动产在积极介入;而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据了解,集银(深圳)发展有限公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新加坡资本),而该公司也成为首现深圳地产市场的外国公司。

  日前,集银(深圳)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太平绅士蔡锦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到深圳投资的一些看法。

  据蔡介绍,集银10年前就开始在深圳投资,最初到深圳是发展一个新加坡工业园,签了400多亩地,当初之所以选择深圳龙岗,一是香港没回归,两地在经济上有较大差距,而差距是个投资机会;二是龙岗不在市中心,又是个差距,而差距又造成另一个投资机会。后来,因为多种原因,项目招商并不太成功,几经周折,于去年作出转型,开始介入房地产市场,开发龙岗首个皮革综合广场,因而,深圳首个外国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背后颇有一段复杂的背景。

  外企缘何逡巡难进

  据了解,目前拿着大把资金,由自己操作,直接投身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外国公司几乎还没有,深圳房地产似乎变成了一个外国公司不愿涉足的雷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何与入世前深圳业界人士预言形成如此强大的反差?

  蔡锦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一个观点。据他介绍,在世界任何地方,投资房地产都只需要企业出20%至30%的资金,其他靠银行借贷。而现今他在运作集银皮革综合广场方面,已投入8000万现金,全是真金白银从自己口里掏出来的,银行借贷仅有区区500万元,目前也还得差不多了,而要完成整个项目,至少需要3至4个亿的资金,像他们这样的外资企业,如果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在国内投资房地产会感觉到很疲惫,这或许就是瓶颈之一。二是内地太多的个人因素在作祟,带来的弊端是“打游击”,只有短期的交易,没有长期的伙伴关系,合作只是跟人合作,不是跟公司合作,与国外的营商环境大相径庭,这也叫他们很困惑。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分析认为,外国公司之所以对深圳地产袖手旁观,一是房地产不是政府鼓励的外商投资领域,不像高科技企业,外企进入没有政策方面的优势,譬如银行资金支持等。二是房地产是个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的行业,出于对中国国情的不甚了解,不知水有多深,也可能令外企小心谨慎。三是政策的透明度方面,比如现在炒得很凶的诚信问题,你不能只要求企业诚信,政府也要讲诚信,外企可能有顾虑。四是深圳房地产开发水平一直很高,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因而在选择进入时机方面,外企可能在等待。

  地产亟需兼容多样

  深圳地产目前基本上是国企唱主角,但如今民营资本在崛起,如果外资再加入进来,形成三足鼎立,三者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这对消费者有什么不好?!这是当前许多业内人士的共同看法。

  然而,作为立志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深圳来说,目前房地产领域的“国际性”已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已有三至四家21世纪不动产这样的外资中介机构安营扎寨,分食市场蛋糕,而在深圳,仅一个21世纪不动产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开发商既有美资的也有日资的,深圳仅有一个新加坡背景的,这说明了什么?

  不过,外资的进入最主要的还是看市场空间有多大,据蔡锦淞介绍,深圳有一批年轻的具国际眼光的领导,法制比过去也有改善,不缺顶尖人才,这一点比新加坡都强,再加上700多万人口,强大的消费能力,在这里投资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集银投资皮革综合广场就是看准深圳皮革产业的发展亟需一个大市场作为交易平台。

  据蔡表示,如果深圳项目成功,他有把握带动更多新加坡的客商来深圳投资,而集银也将摩拳擦掌,不但上马广场二期,还将会在龙岗及深圳全境选择较有前景的地产项目进行投资。或许,给点耐心,我们在地产市场上可以看到更多外企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