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现场“论剑”,共同把脉市场发展大局
-----2013中国(杭州)房地产政策与发展研究论坛

http://www.cnestate.com  中国地产投资网  2013/5/31

  本次论坛由主题演讲和城市地块推介两部分组成,秦虹、陈昇、贾生华三位业内重量级嘉宾围绕“新城镇化下中国房地产政策趋势”这一主题,从政策、市场等角度各抒己见。



  秦虹:追求质的城镇化发展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市场发展”为题发表了演讲。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城镇化发展”,她表示,在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地方都是经济发达的区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说,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市场特别是对房产市场一定是利好的,不是利空。



  同时,她也表示,土地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很难复制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城镇化是一个粗放型的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的城镇化,未来城镇化的质量的核心就是一定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要加快公共服务的建设。
  
  陈晟:关注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以数据的方式向与会者展示了目前房地产发展形势。他表示,一线城市楼市仍处于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局面。根据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目前房源存量的消化周期都是在12个月以内。陈晟表示,“按照我们的研究,若消化周期在12个月以内,房价必然是上涨的,若消化周期在6个月以内则是暴涨,而09年上海房价暴涨的时候,存量房源的消化周期只有两个月。”



  “北京的房价之所以涨就是因为土地指标一直完不成。”陈晟分析,随着土地的供应的增加,整个房地产市场必然能够平稳下来。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正在加大土地供给。
  
  但事实上,由于拆迁补偿难等原因,政府勾地不是那么容易,陈晟提出了三个办法:一是热点城市可以去试点一些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二是加大处理闲置园区以及一些低效利用的土地;三是利用一些矿区塌陷地、滩涂用地等等。而其中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尤为被陈晟看中,甚至被其称之为“第三次企业要关注的浪潮”,被提到了与招拍挂制度实施和企业上市同等的高度,目前浙江嘉兴、广东南海等地已经在尝试开展试点。
  
  贾生华:历次调控加剧供求矛盾亟需建立长效机制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就“后‘国五条’时期与‘长效机制’进行了精彩演讲。
  
  过去十年,致富靠投资,投资靠房产,在经济泡沫化的背景下,人们通过投资房产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投资房产的家庭的财富远远超过了没有投资房产的或者是较少投资房产的家庭。贾教授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内在的机制和基本的逻辑,既有房地产市场内在的两个供不应求的原因,又有宏观上宏观经济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和家庭发展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一次调控都表现出房价下跌的希望,但每次都适得其反,楼市十年九调,房价越调越涨,贾教授认为其根源在于历次调控不仅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反而在加剧供不应求的状况。“我们的调控过度注重短期效果,过度使用行政措施,政策手段和中长期目标背道而驰,这就导致我们的政策没有实效。”
  
  “而现在,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央已经十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而不再提让房价合理回归,不再使用进一步的强化行政命令的办法。”随后,贾生华从发挥市场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多层次的土地和住房市场供应,建立公开、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健全房地产税收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全覆盖等6个方面阐述了长效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