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一本好听难念的经(二)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中国房地产报  2002/10/16

  高房价都是高地价惹的祸?
  “地价是随着房价的提高而提高的。”杭州市国土局局长朱寅传说,“就像汽车与钢材的关系,汽车市场火了,钢材价格才会涨,而不是反过来。”支持朱寅传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论据是,他们对今年杭州房交会的调查显示,以参展楼盘的公开价格计算,协议出让的土地在其房价中所占成本比例为24%,而招标拍卖土地占34%,“相差10%,在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
  
  对此,一些房产商表示质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杭州房产商说,对开发商而言,房价主要和土地供应量、地段有关。土地供应部门强调“市场供需矛盾造成了房价上涨”。事实上,这忽略了“成本推动”的作用,掩盖了地价在房价中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产品的价格均由成本和利润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行业利润趋于平均化的时候,这种产品的价格就取决于成本。
  
  据透露,杭州某高档楼盘开盘价每平米1万多元,为了让购房者感觉“物有所值”,开发商采取的方法是在品质上不惜血本,比如每户都有专用电梯、房间玻璃用防弹玻璃等。事实上,该楼盘每平方米中土地价格就有7000多元,占楼盘成本的80%,开发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房产商介绍,目前,杭州较普遍的情况是土地成本占楼盘成本的40%左右。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则认为,至少在目前看,土地储备制度助长了房价。但房价上涨并非完全因为土地储备制度,更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市场需求。如果没有后者,搞土地招标拍卖也卖不了高价,因为没有开发商愿做亏本买卖。
  
  此外,拍卖中的盲目和跟风心理也不容忽视,在招标拍卖中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有时也会脱离经济学规律,比如去年6月,杭州西湖边的一块地竟拍出了每亩1800万元的天价,总额比第二位高出1.7亿。

  “克隆”土地储备谨防新的腐败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房产法专家周珂教授说,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供应委员会)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在全球实行土地国有的国家里,目前只有马来西亚和中国实行土地储备制度。

  他认为内地目前的操作方式还不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比,因为香港已经有了完备的制度及高透明度,并接受廉政公署的监督,内地现在要“克隆”还比较困难。

  他说,土地储备过程中周转的巨额资金极易导致腐败。结合中国地少人多、土地国有的现实,可以探讨土地租用,而不是买卖。
  
  浙江大学房产法教授陈信勇认为,土地储备中心首先面临的是合法性问题,即它的存在与发挥作用有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法律依据,只有一些政府令作为依据,而土地储备制度在《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中都找不到。长期在法律体系之外运行,具有法律风险,迟早会出问题,要么是外部问题,要么是内部问题。
  
  据悉,最先出台土地储备规章制度的杭州土地储备中心也已意识到这一点,明年,杭州市将提请市人大通过一部地方立法,以解决该中心运行没有法律依据的困扰。
  
  陈信勇还认为,土地储备制度其次面临的是经营风险。其运作涉及多家银行动辄数以亿计的贷款,风险很大。几十个亿在中心周转,是否有足够的操作能力令人存疑。而且,要知道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一直走上坡路,一旦波动,土地储备中心就面临很大的考验。
  
  因此,他说,土地储备中心能否实现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可靠、透明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要公开化,因为决策涉及到全社会。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从经济角度分析:土地储备制度在目前土地国有制的前提下,是比较合理的一种制度。但把土地全部集中到一个中心,如果对中心监督不严,就可能出现更大的猫腻。如果做得好,一个公道的政府部门能代替很多分散的猫腻。如果做得不好,最坏的可能就是:一个大贪官取代了一批小贪官,如果不能保证对土地储备中心的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可能完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