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http://www.cnestate.com  摘自  中国房地产报  2001/11/5

  市场经济巨大的能动作用,使我国很快消除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源短缺现象,市场需求不足转而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选择住宅这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使之成为消费热点,从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成为了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各地优先发展住宅产业的实践中,住宅产业对于当地的GDP增长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拉动效应,避免了因为经济发展过慢带来的问题,主流经济观点由此认为,住宅消费是一张“王牌”,住宅产业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但是,在经济模式变革中,我国住宅制度改革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住宅经济含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从逻辑上讲,使用一个资源配置模式落后的产业(其典型表象是住宅资源配置模式至今仍然为二元结构),不能解决我国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对此,本人认为,我国目前的住宅经济将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住宅产业是城市化的原因还是结果?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使用一部分收入消费住宅,使住宅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一种结果。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住宅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许多城市政府体验到了住宅产业拉动GDP增长的甜头,极力推崇大规模的开发、销售住宅,同时,住宅产业还成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在当地居民购买力有限的前提下,极力吸引周边地区的人购买住宅。当更多的外围人口因为购买住宅进入城市以后,由于相应工工商业并没有发展,城市几乎不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位置,这种城市化进程充满了泡沫色彩。

  一些城市政府似乎看到了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危机性,在大规模发展住宅产业的同时,十分注意吸引投资,发展相应的工商业,很想夯实泡沫性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但是,这就像一个国家普遍地建立了高负债的企业经营体制,企业运行时对于宏观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最低限度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解决好这种因果关系倒置的城市化进程。

住宅资源的价格是住宅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吗?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这一被普遍认可的经济规律在住宅产业中适用吗?

  由于我国住宅市场形成时计划经济因素还十分浓厚,使住宅商品房实际上只定位于高收入阶层,并形成了相应的价格机制。其显著特点是:一些不合理的费用被摊进了商品房开发成本,住宅商品房因此被牢牢地锁定在高于正常购买力水平的价位上,住宅资源不能像家用电器等商品那样,随着市场供求自我调整价格。虽然改革住宅商品房的价格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过程和时间,但是从逻辑上分析,在这种价格机制不合理的背景中,我们能够在多大范围和多长时间维持旺盛的住宅消费?

  如果在这种价格机制不合理的背景中,住宅产业能够持续发展,既能够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又能解决市场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我们就可顺便发起一场经济学的革命,修正“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这一基本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