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响亮
  泰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银杏之乡”、“教育之乡”;多次被评为“中国明星县(市)”、“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2006年,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再度荣获“江苏省城管达标城市”称号,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平安泰兴”创建工作通过省验收,再次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泰兴)银杏节。

  泰兴市已成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江苏省沿江产业带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以精细化工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滨江工贸城市”。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泰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有穿越腹地的宁通、广靖、宁靖盐三条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经江阴长江大桥直接与沪宁高速相通,形成了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泰兴与上海及苏南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铁路有连接陇海线和京沪线的新长铁路贯穿南北;长江为泰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长江岸线达24.8公里,长江及如泰运河、两泰官河等构成了发达的水上运输网络;从泰兴出发,两小时左右可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机场及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一小时内可到达南通、常州等国内民航机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城市建设步伐稳健
  泰兴市区面积达64.08平方公里(其中经济开发区5.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24.49万人。2000年以来,泰兴市政府更加注重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市政府行政办公中心顺利搬迁。新区二期工程完成拆迁15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完成征地任务。南二环东延和泰兴银杏公园、城市购物广场、新都双语学校等工程顺利建成,文江路、东润路、学院路二期工程、曾涛路和济川路南延工程相继实施。姜八线泰兴段、江平线城区段拓宽改造和沿江高等级公路泰兴段、北二环西延等交通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01亿元, 较上年增长32.1%。城市建设投资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3%。

  泰兴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两区(中心城区和沿江开发区)、两心(老城中心和新城中心)、两环(内环城河与外环城河绿化环)、两带(如泰运河、两泰官河~羌溪河绿化带)和六片(城中、城西、城东、城北片区、城北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的布局结构。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6年,是泰兴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再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主要指标增长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再上新台阶,达到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4%。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值95.1亿元,增长4.6%。实现工业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18.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1.8亿元,增长15.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9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1.2%,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新注册个体户554户,私营企业171家。全年存款余额174.32亿元。

  ◆新区极具发展潜力
  泰兴市城市新区位于泰兴主城区的东侧,毗邻京沪(宁通)高速公路。规划用地范围东起东三环路,西至学院路、济川路,北至大庆东路、南至兴南路,规划用地3.2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规模近4万人。

  泰兴新区以“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为规划主题,以承担行政职能为主、创造新世纪现代化城市居住风貌,营造功能布局合理、城市环境优美、建筑景观新颖、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安全舒适、地域特色鲜明为目标,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运作方式,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五横五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行政中心大楼、法院大楼、商业街区、2.6万平方米的大润发超市、洋思中学、变电所、泰兴国际英特学校和宁波永大集团开发的70万平方米新都花城住宅等项目全部实施到位。泰兴新区银杏公园、双语小学、新区综合市场、新区四星级宾馆、高层住宅公寓和供电、建设、规划、国土、人武等部门的行政综合大楼均已到位。上海久华集团“富泰华庭”、江苏新能源集团“新城市花园”和隆兴家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