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上海,西接南京,东南接常州市,北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是重要的集港口、工业、商贸和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下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和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面积3843平方公里,人口289万,其中市区行政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人口103万。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镇江地处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处,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东西,连接华北腹地的润扬大桥已经通车。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优势明显,为镇江依托大上海,接轨大上海创造了极佳的区位条件。镇江综合地价、建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低于长三角其他城市。

  江苏省已经作出了沿江大开发的重大决策,沿江大开发热潮正在形成。镇江拥有259.3公里的长江岸线, 是长江第三大港和中国主要枢纽港之一,全市已形成化工、造纸、建材等支柱产业,并形成路面机械、 特种船舶、工程电器和汽车零部件等六大制造业基地和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性能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群,镇江市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船舶学院等十所高等院校,为镇江的人材培养和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镇江有3000多年历史,人文底蕴丰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镇"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的奇妙景观, 尤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形成了优良的风景名胜体系。先人造就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 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近年来,镇江致力于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以构筑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做大做强做美旅游品牌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格局。

  镇江倚山而建,沿江而设,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近几年来,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要求,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大手笔推进城市建设,一个建设新城区、打造新镇江的投资"热点"正在形成。目前已有万科、浙江维科、上海农工商、江苏红豆集团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沃尔玛等世界知名连锁企业落户镇江。

  近几年来,市区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住宅建设和销售持续两旺的状态,开发投资额 、住宅建设面积逐年持续上升。2004年市区(不含下辖市丹徒新区)开发投资完成42.2亿元,新开工面积145.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7.5万平方米,分别是2000年的5.93倍、2.56倍和1.60倍。销售面积不断上升,2004年住宅销售面积78.9万平方米,是2000年的1.58倍。2005年市区住宅销售面积达到110.47万平方米,同比增幅达40%。

  房地产业在拉动投资 、促进消费、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和带动城市建设中功不可没。据统计,2004年全市房地产实现值31.63亿元占GDP比重的4.05%,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18%, 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全市房地产投资额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2.22%。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对于促进城市化建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新一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镇江城市的发展定位在:以沿江基础产业与沿路高新产业,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形成以巩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物流业和光电子产业为主的新兴特色产业。经过50年左右的规划建设,镇江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15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巨型城市群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到本世纪中叶,"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城市风貌将得到充分展示,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更加适宜居住、创业型的生态城市已经形成,城市经济更加富有活力,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城市经济园区和旅游服务业成为城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城市空间整合更加优化,表现为"双橄榄"的城市形态、"一城两翼"的空间结构,是新苏南城市密集地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旅游城市。

 

镇 江 市 国 土 资 源 局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