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椒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年均增幅达到16%,整体经济再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椒江区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整合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富民强区。2004年,椒江实现生产总值166.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29美元,财政总收入14.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05亿元,全区经济结构实现新的变革,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结构转变,三次产业比重为3.6:62.6:33.8。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居全市第二位、三区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自营出口分别增长42.5%、15.1%和24.7%,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94元,分别增长14.6%和12%。
工业是椒江立区之本、强区之道。椒江一直来是台州的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结构和技术独具优势,近年来,椒江牢固确立"制造业立区"的思想,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通过实施"工业153''、"工业522"等培育工程,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和规模企业,规模竞争和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522"工程目标全面完成,全区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1家,超5000万元企业33家。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企业总数居全市首位,全区有8家企业列入全国非公制企业500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四大制造业。一是医药化工。椒江医化行业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已初步形成以海正、东港、九洲、海翔、新东海等一批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省"五个一批''、市"128工程"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呈宝塔型结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关系明显的医化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八大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优势产品,有40多个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占有率。不少产品通过FDA、GMP、欧单一国家的DMF或欧盟COS的认证,并在全国医药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浙江海正集团跻身国家520户重点企业行列,是全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之一,旗下的海正药业是国内上市公司;中贝九洲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卡马西平生产基地,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东港工贸集团生产的氟哌酸产销量全球最大。二是服装机械。椒江缝制设备行业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该行业的飞跃、宝石、杰克、大洋等企业,多功能家用机和工业机分别占国内产量的40%和30%,直接出口2亿多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0%,产量和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产品销售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飞跃进入全国同行业四强之一,"飞跃''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双冠王,宝石牌缝纫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是家用电器。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冷柜年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星星''是中国驰名商标,星星集团建设的星星电子工业功能区块已基本建成。四是工艺美术。现有50多家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2.1亿美元,是著名的工艺品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节日灯、水晶制品等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全国第一。此外,真空泵行业中的浙江省真空设备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真空设备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是椒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椒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椒江着眼于消费需求的提升,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商贸体系。商贸、金融、房地产、旅游业发展迅速,三产增加值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8.9%和15.1%。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达7个,肯德基、锦江百货、上海华联、乐客多、台州太阳城、新时代广场等一批著名商贸企业在椒江都建有连锁店,台州现代物流园区和葭芷物流中心正在建设。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7亿元,增长10%,飞跃集团等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63.84亿元,物流、信息、中介、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兴起,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一产业是椒江重构城市功能的重点。目前,全区农村人口34.84万人,耕地面积15.69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5.37亿元。建成标准农田8.4万亩,粮经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9.9:50.1,农村农民纯收入7194元,同比增长12.0%。建成优质农业示范基地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注册商标34个。大陈岛深水网箱养殖园区被列为省级深水养殖示范基地。社区股份制改革和撤村建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白云街道联谊村是我省最早实行社区股份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椒江区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快椒江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来抓,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政策创新为保障,推动民营企业走改革创新之路。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政策的促动作用,相继出台了重点企业扶持奖励、推进科技进步、企业改制、人才工程等政策,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生产要素入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人才、金融贷款等方面政策有创造性的突破。实践证明,观念的每一步更新,政策的每一项创新,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九五"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04年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8%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化、企业规模化、产品高新化的经济格局。椒江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着重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针对民营企业"红帽子"现象,椒江区加快乡镇集体企业改革步伐,在1995年以前,全面完成了骨干企业转制任务,摘掉了"红帽子",明晰了产权,增添了发展动力。针对民营企业产权家族化、一元化与企业发展的规模化、社会化不相适应的现状,积极推进以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的产权制度创新,引导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从合伙制、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制向规范的公司制企业转变,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并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全区有85%的民营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5家骨干民营企业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东港集团在发起设立新东港股份有限公司时冲破了家族樊篱,在吸收内部骨干入股的同时,还吸收上海、四川、宁波、新昌等地的法人、自然人入股,尤其是吸收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的股权投资,有力地推进了资本与技术的联姻。飞跃集团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大多把经营者与公司紧紧捆绑在一起,结成共同体,实现了资本的全球性配置。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企业产权关系的进一步明晰,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大规模技改投入和企业家创业的热情,促进了民间投资,使民营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迅速增强。一批民营企业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飞跃集团、椒光集团产量出口量居全国同行第一;星星集团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行业前列;东港集团的活性染料、九洲药业的卡马西平等产品生产规模都居世界同行第一。
(二)大力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经营方式。
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格局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我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努力转变经营方式,以经营机制、方式的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快企业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一些骨干民营企业开始把资产重组、直接融资作为资本营运的主要途径和主攻目标。通过投资、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增资扩股,盘活存量,不断壮大规模。飞跃集团、的现代营销转变。从过去单纯依靠广告推销、价格竞争等低层次的竞争手段,向以品牌、质量、服务及企业文化为主的较高层次的竞争手段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出一大批名牌产品。三是突出主业,加快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如星星集团在突出制冷产品这一主业的同时,向卫生系列产品和厨房系列产品这两翼拓展,开发了半导体小冰箱、电脑座便器等一系列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并涉足房地产、物流等三产服务业。飞跃集团在突出缝纫机产业的同时,向印染业、针织业发展。康华集团从原来印染纺织产业向摩托车产业转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大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椒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从家庭企业发展起来,所有者与经营者往往集于一身。这种家庭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创建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种家庭式企业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对此,椒江鼓励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推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星星集团从1995年开始实行总经理负责,已连续二届向外招聘总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逐步实现财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到目前企业已组成一支由15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职业经理层。通过两权分离,使企业决策方式从"一人拍脑袋"方式逐步转向集体论证方式,每逢有重大投资项目和事项,星星公司都举行正副总经理和专家组参加的高层论坛和项目科学论证,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投资风险。二是创新分配机制。企业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励机制,并以此来吸引科研院所来共同投东港集团、星星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都把争取企业股票上市作为资本经营主要手段,积极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造。二是从单一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传统营销向以品牌经营为主资兴办技术开发机构,吸引成果、专利产品等作价入股,吸引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加盟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东港集团采取产学研共建方式,分别在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建立开发研究中心;飞跃集团把市场价值理念与员工贡献相结合,在民营企业中率先推行了"员工工资协商"机制,实行了医疗、保险、住房等配套改革,对高级技术人才,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宝石缝纫机公司建立"宝石良才榜'',按技术高低、成就大小制订奖励分配制度;海翔医化采用送红股办法吸引才,并对技术开发人员开发的新产品按销售收入的5%计提资金;方远集团在改制中,专门预留了部分股份,用于引人才。三是创新质量管理。在全区民营企业中开展贯标工作,全区已有80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000量体系、ISO14000境体系、GMP等认证,其中星星、飞跃、东港、椒光等企业的一些产品还分别取得了欧美发达国家安全和质量认证。椒江民营企业还把现代信息技术导入企业管理,推进管理方式自动化、系统化,不少民营企业建立了网站,开展网上营销。章安镇杨司的外贸工艺品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订单已占外贸订单的30。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无止境的,椒江区将继续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企业、产品集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椒江区域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