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准确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发展态势,中国房协定于2007年3月29日在北京举办“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同时为扩大中国房地产界与国际房地产界的交流与沟通,经建设部批准,中国房协与世界不动产联盟定于3月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国际房地产论坛”。
 
“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会议议程(3月29日)
时间 会议内容 演讲嘉宾
9:00-10:30 2007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卢中原(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10:30-12:00 2007中国房地产发展态势 沈建忠(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
14:00-15:00 2007房地产金融政策趋势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15:00-16:00 2007中国土地政策 束克欣(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
16:00-17:00 关于我国当前住房及其价格问题的思考 刘洪玉(清华大学房地产所所长)
17:00-17:30 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政策评估和2007年房地产政策建议 朱中一(中国房地产产业协会秘书长)
 
 

2007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卢中原(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朱中一】:在卢部长正式给大家演讲之前,我先说几句。首先我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对各位来参加这次报告会表示欢迎!为了及时准确地宣传贯彻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2007年对中国经济的部署特别对房地产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的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全面了解2007年宏观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的发展态势。经认真研究我们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这个报告会,同时对扩大中国房地产界与国际房地产界的交流与沟通,经建设部批准我们与世界不动产联盟明天还要在这里联合召开国际房地产日。
  今明两天的会议内容各有侧重,今天的会议是政府部门的同志讲,明天主要是以中外专家互动的形式。但是两方面的内容密不可分,都是围绕着房地产业这个主题,都是围绕着怎么样把我们的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解决好老百姓的住房。
  会议议程已经发给大家了,里面有一些小的调整因为汪部长出差了,而且明天还会有日本的专家讲日本的住房问题,这个是要更正一下,跟大家说明一下。
  咱们协会的宋会长对于这两天的会议极为重视,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明天还要给各位演讲。另外我们还有几位副会长都要进行一些演讲。下午的会议是由张敬台副会长;明天上午是由宋会长主持,这样便于大家更多的了解。今天晚上我们中国房协还要开一次常务理事会。
  总之这两天的内容我们觉得安排的非常的丰富,时间非常的紧凑,演讲的领导专家权威性很强,咱们看了一下明天互动那一块,世界不动产联盟的上任主任、下任主任都到会演讲。还有美国房地产协会的主席、还有日本的专家等等,内容非常的丰富。明天来讲这些专家的层次也是非常高的,权威性很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两天的时间。善始善终的听、认认真真的领会精神,然后回去以后把咱们的工作做的更好。卢部长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长期搞宏观经济,他对宏观经济这块非常的清楚。包括上午的沈司长对房地产的研究都是非常深刻的,所以希望大家对各位领导的演讲聚精会神的学习好,把会场的秩序维持好。我先讲这些。
【朱中一】:同志们咱们报告会正式开始,第一位给咱们演讲的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卢中原,他演讲的题目是《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主题一:宏观经济的七个特点、六个问题
【卢中原】:谢谢朱部长,以前也参加过很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会议。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走向。这里面是我研究的心得,错了的由我负责,不代表我们单位的意见。去年以来我们的走势,我先简单的概括一下它的特点。我想有7个特点:
  一个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从2007年开始,我们经济增长保持了连续4年10%以上。2006年是10.7,同时农业市场形势也非常好,就是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稳定。2004年农业特大丰收以来,2005年、2006年又是连续的大丰收,所以农业形势保持了很好的态势。大家知道2004年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特大丰收,当年增产760亿斤,在这个基础上2005年、2006年都是稳定增产100到200亿斤,所以我们经济能够这么稳定,农业的粮食生产是功不可没。
  第二个特点是物价基本平稳。2006年物价消费指数1.5%,今年是1、2月有所上涨,分别为2.2、2.7%,这个上涨幅度并不代表今年全年都会涨这么高,因为第二个月有季节性的波动,特别是春节购买、热销都导致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浮,包括反季节的蔬菜等等。总的来看物价是相当平稳的,生产资料价格情况大概也是这样。
  第三个特点我们的投资增速也是高位趋势。2004年都出现过投资过热的倾向,特别是当年的第一季度,所以从2004年、2003年国家采取了比较有利的,当然是针对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紧缩的措施,同时也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引导政策,最近两年来投资高速的劲头慢慢减缓。2005年回落到27.2,2006年回落到24.5%。但是2005年、2006年的一季度也都分别出现过投资增速过快的情况,特别是2006年的1季度,投资增速在30%左右,这也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投资增速如果在20%左右,对经济是比较舒服的,如果到了30%左右,就会引起各个方面的担心,有一些迹象表明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这个苗头都是由局部或者是有代表性的指标它的一种趋向,苗头不是演化成大范围的。所以不要认为我这里说是过热的苗头就说经济过热了,不要这样判断。就是如果出现了这些苗头就是必须采取调控措施,防范发展成大面积的。今年1到2月份来看投资增速继续平稳回落,但是比去年10月份增速有所回升,因为去年10月份投资增速回落太猛,这样大起大落也是不好的,当然大家知道去年年初有关部委到各地去清理违规上马的项目,这个意义比较大,所以说导致了10月份投资回落比较猛,就是我们不希望投资上的太猛、落的太猛,保持一个平稳就可以了。因为中国需要投资的平稳,没有这个经济拉不动,因为我们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时期,必须要有投资的规模,简单的说打压投资、房地产都是不对的,但是不能大起大落,如果能保持平稳的态势,在百分之20以上、百分之25以下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10月份过猛的基础上回升的,因此也不能说1、2月份投资比较快。那么这个是指全年的,分月来看都是变化的。那么从投资结构优化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2003年以来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行业,钢材、水泥、电解铝这三个行业投资明显改变,许多企业严格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包括小水泥、电解铝一些行业。那么这些行业需要淘汰落后工业设备、节能降耗如果达不到就要淘汰,这点没有什么可说的。那么这些在2003年、2004年过热的行业,投资绝对明显下降。但是有一些行业是需要国家扶持的,包括涉农产业,还有工业城市化相关的基础原材料、交通、能源、卫生、教育、科技这些领域投资增速在提高。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的,符合正常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些领域前些年发展投资过快。
  第四点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最近这些年讨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就是投资一直在上升,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2006年的消费占GDP消费率已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那就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是不是没有改善?因为GDP的下降会引起经济失调,经济老靠投资拉动就会出现崩溃。如果没有转化为最终的消费,这个经济必然会发生问题、会断裂。现在也有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的劲头太猛了,也会出现像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的那种警告。我想我们对这个问题是要关注,但是也不必看的过于严重,因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消费需求与投资相比是相对缓慢的。因为消费是个人的行为,政府不能强制你去买,这种情况下投资和消费就是要调控艺术,就是调控艺术要很到家,这些年我们在扩大消费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都有成效,你指望它再有什么大力度的措施出台,我想也未必在短期内、明年、后年这个消费一下子涨到20%,这个根本做不到。因为这个是最简单、这个是家庭决策、个人决策,这个不是政府决策。而投资是政府决策拉动的,比如说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发行国债累积1万亿了,每一块钱可以带动6块钱的配套投资和银行投资,一下子就拉起来了,这样的投资不是个人行为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消费不是那么简单,扩大消费需求我们还有更大的力度、更绝的招拿出来能在短期内见效,我认为是没有,既然没有,所以我们的投资要保持平稳,消费尽可能保持平稳的上升。这个比例关系确实现在失调,但是我们看消费自身发展的脉络,90年代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96年消费实际增幅达到了9%左右,2006年12%以上,就是我们逐步在涨,这点应该给予肯定。这一点要让我们的决策部门或者说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我们的消费前景应该是有信心,不要因为那么多的政策出台,怎么老百姓的消费上不来,这个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农村的消费没有开发的很令人满意,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大家觉得他收入水平低,对消费拉动贡献太小。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富人的消费是低谷,那么消费的穷人消费倾向高,因为他的钱很少,大部分来消费,没有多少钱存着。但是我们所说的消费需求都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就是买得起的东西,穷人买的就是吃穿用,怎么拉动这个社会,不可能拉动消费热点和升级的东西。那么能够拉动消费热点和升级趋势的,就是住房汽车,这个不是穷人,是中高收入以上的。所以我们要非常讲究艺术,这个和我们房地产有关,你说让穷人买房子,不可能。所以政府要想办法,政府用什么政策稳定房地产,必定要有一部分市场需求满足的,满足中过收入以上的。还有一部分,这部分是穷人、低收入的,给他们设计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个不能由市场决定价格你再怎么压低价格穷人依就是买不起。我们面临的消费,我个人觉得是很讲究艺术的一门调控领域。我们所说的消费增长,都必须在一定的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可能把10万元和100万的耐用消费品让全体老百姓都作为消费热点,这个是做不到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用什么样的分门别类的消费政策引导。还有我们现在讲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我们的养老、医疗、看病、上学,这些社会保障方面的体系健全了,如果健全以后老百姓的支出预期会改善,如果健全了我们有很多的钱可以花,不像现在存了,这是一个理论。这个理论细分起来没有什么值得商榷的结果,比如说东亚、包括中国、日韩,他都有一个节俭的传统他就是要省钱,欧美国家就是寅吃卯粮,这个是很大消费习惯的区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指望我们的社保体系完善了,老百姓大把大把的花钱,也不是那么回事,你跟西欧国家比还是没有人家高。我们可支配收入这些钱,用于消费的钱越来越少,用于储蓄的越来越多。这里除了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消费结构的升级,买房子、买车都要存钱,这个也是为了未来的消费。你让他当年就买那就是消费信贷,但是我们中国的消费传统不愿意借钱去花,所以说这个消费的扩大确实是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我个人认为能够做到当前的情况,稳中有升,把这个势头保持住就很好。
  第五个特点就是城镇就业增加。原定的900万,实际执行了将近1200万。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的增长10.4%,农村增长7.4%。这两个增幅的差距应该说比2004年有所扩大,2004年一个是7.4%、一个6.8%,这个差距很小,而且这两年的趋势都在拉大,因为连续几年的粮价价格在下降,因为他们粮食的渠道不再像以前那么畅通,但是比1994年以来城乡居民增幅的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一个7.4%、一个6.8%这个是缩小,那么2006年一个10.4%一个是7.4%,这个又在扩大,反正总的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相对而言农民收入增幅在下降。
  第六个特点就是我们在速度快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6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了7694亿元,超出了2000多亿,这个说明了什么问题?是收税收的太狠还是预算做的多了,这个用于什么,是用于人代会还是什么,这个值得研究,撇开这个不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财政增收很快,这应该是好事。但是国家的国库里面收到了这么多钱是很好的,这个钱来源于利润增加、企业效益明显的好转,应该是稳步提高。这个工业利润是规模以上的增幅是31%如果算是各类的中小企业,利润增幅不是这么高,但是现在统计不统计那么高,我们现在给大家报的都是规模以上的,就是国有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企业,这两个加一块他们利润增幅是31%。如果把其他都算上的话,大约增幅是20%左右。这样的话我们就看到我们的速度很快、我们的效率也很好,我觉得这个很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的集体经济以来,长期以来高速低效益,当然还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就说经济效益,我在很多场合我要讲,我上学的时候20年前,那个时候就老听人家计划经济,工业报喜、商业报忧、库存积压、市场稀少。但是我们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就是速度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物价水平比较低、市场供应比较丰富,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这就是我们现在经济循环的一个基本面貌。
  第七个特点就是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得益于我们经济改革开放,不然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局面,首先是改革。改革给我们创造了经济稳定增长、自我维持的微观机制。有了很多有活力、有经济力的民营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开放带来了机会的扩大,所以我们才有今天这样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在2006年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2005年中国的整个贸易总量占世界的第三位,我们经济总量达到了第四位,这个非常了不起。进出口总额2005年超过了1万亿,2006年达到了1.6万亿,实际利用外资695亿美元,这个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因为国际上非常看好中国,这就是我们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作为研究人员来说,我们更多提出来不要沾沾自喜,这里面隐藏着很多的问题。
  那么下面向大家简单报告一下,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六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投资总规模偏大,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有所发展。投资总规模偏大跟前些年投资过热有关的,还有近些年新上的投资项目太多。一方面国家在往下控制投资增速,一方面新开工的项目是在加速增加。因此就导致了在建总规模,他们完工在建,新上的存量和增量加一块儿总规模还是偏大,这个原因就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主要是原材料行业。2003年国家有三个定位为产能过剩,但是2004、2005年、2006年国家通报了11个产能过剩的企业,包括汽车等等。根据我们的研究2006年有70%的工业行业它的景气指数开始回落。20%的持平、10%的上升,这个不是速度。景气指数包括速度、效益就是一个整合,所谓工业增长的情况是经济增长一个同步的指标,和经济发展同步变化,那么就看出来投资规模偏大导致了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在扩散,以致于工业企业行业里面的面也在扩大。如果我们再保持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再盲目的加快投资增长的速度,那么就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的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因为这些东西没有人用,开工不足必然会导致还不上银行借款,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一面。投资总规模偏大,这个是什么原因?现在各地,包括我们房地产业界的同志们有这样一种议论,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市场化了,很多都是民营经济,也不是你国家投资,没有必要国家来干预、来调控。我说这个问题我们要冷静的分析,像美国这样自由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只不过他的宏观调控是利率,所以说宏观调控本身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美国也关注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关注资产价格。除了消费品、零售物价以外,他们也要关注资产价格,就是房价的价格,这样一旦他们认为这几个价格指数偏高,每年就会自动调整利率,这个跟总统没有关系,这个非常独立。这个在我们国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没有达到那样发达的市场经济状态,我们在借鉴调整银行利率的办法但是往往不奏效。前些年的开发区乱建,靠调整利率、紧缩信贷根本没有用,因为地方的银行行长,他在当地跟市长、书记吃顿饭根本就没办法紧缩。最后中央下命令谁再开发就把官帽子摘掉,此外我们结构变动非常的厉害,那么投资这个利率这个问题尤其严重,过去我们地方政府一些部门干预投资是很明显的,包括办个国有企业动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还有银行发放安定贷款、过春节贷款、还有下岗职工等等。一段时间以来政府主要用这些手段,但是现在很多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政府不能用这种手段干预了,那么我们看看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干预了?强行拆迁、违规拆迁等,过我们建设部的领导对这个不太清楚,我们作为研究人员,我们比较了一下,现在用传统的办法干预住房经济和投资不那么明显,因此他有点委屈,你中央宏观调控我没有改变,所以现在他推进市场化、改善市场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公益类的口号做一些事情,但是往往变成了商业性的开发,这里面问题很多很多。
  国家检测部门发现新开发的土地60%以上是违规的,国家环保局的官员说新开工的项目60%以上没有经过环评。有人说了那国家统计局报的是环评率是98%,他们说这98%是不到一半申请企业的环评,这个还是他们觉得可以通过的,而通不过的他们压根就不报,所以投资总规模偏大值得警惕,这个是未来中国投资能不能稳步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做不好最后大家都倒霉,你发展到国家不得不采取更强硬的紧缩措施以后,所有的领域都会受到冲击。
  第二个问题就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这个不是银行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信贷供应量增长偏快。金融界的人士说流动性过剩说的非常的顺嘴,但是我们说起来就比较通俗。那么现在总的问题确实是货币、信贷增长都偏快,2002年以来我们算了一下,货币信贷增幅高于当年的GDP的增加值,这样你跟GDP增长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超过太多就容易出问题。那么现在业界说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这个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它就会推动投资进一步过热。因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这个大的格局下,中长期贷款增幅一直很高这个跟投资项目直接相连的,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幅一直偏大,这部分是满足中小企业和其他的企业日常用的流动资金,这个相当于信贷结构失衡,这种情况下你想控制投资也非常难,所以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非常的快。广义增长不是那么快、但是狭义这部分增幅一直在加速,加速到20%以上,这个态势值得关注。所以大家看央行连续调靠了两次存款准备金利率,原来他们不打算调,但是一看不调不行,所以提出了调高利息率的举措,这个举措是紧缩的表现,就是为了使市场流动过多的货币回收到中央银行,如果还是比较多下一步调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仍然是不能排除的,而且进一步调靠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可能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的国际收支盈余性失衡矛盾加剧。过去我们讲进出多、出口少贸易逆差,咱们现在一年是700亿元,这样我们经常面临的是逆差型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所以就扩大出口。现在我们是不断的出现顺差,而且今年1到2月份顺差又创了一个新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国际收支盈余了也是有不平衡,我们希望既没有过多的盈余,也没有过大的逆差。贸易顺差资本逆差也大体平了。过去我们是外汇紧缺,75年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全国的中国银行只调查出来1000美元的现金,分给他们每个人3美元的零花钱,到了美国没有钱。后来邓小平用自己的存款付了消费的费用。80年代我们国家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国务院领导想动用外汇储备,但是被一些老同志说别烧包,那时候不敢用。98年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承诺人民币贬值,那时候我们有8000亿的人民币储备当时是人民币不贬值,现在是1万亿的人民币的储备还是这样。那么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会后这些钱,但是票据到期还得还、还要还利息,所以说现在外汇多了又增长了国内货币投放过多,我们的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将近40%是由于这个渠道,所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双盈余不平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一个新的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的问题。
  第四个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因为连年的粮食丰富使粮价下跌,导致农民增收比较困难。还有农民用的化肥、农用柴油等等都要受到涨价的影响,导致种粮的成本提高。这样卖粮的价低、种粮的成本高,利润空间被积压了,所以怎么样使农民增收有新的渠道,能够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措施都是新的调整。
  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增长方式转变非常的迟缓,能耗和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看到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背后严峻的形势。去年的污染排放没有降是上升的,单位GDP能耗水平倒是不错这个是下降了1.2%扭转了前几年上升的势头,但是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年均降4%这个要求,所以十一五期间单位节能15%的目标难度很大所以能耗污染的形势比较严峻。去年有一个概括经济问题叫三高三过,投资、信贷货币、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一高就是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那么第六个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就是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房价高等等问题,就是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反映仍然强烈。两会代表委员专门提出来群众关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就是居民住房。总理把它专门加进去了,原来列举的一串当中没有居民住房四个字,说明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然还有收入差距、交通、环境,这都是群众反映非常突出的,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个个展开讲就太多了,那么这个非常主要把它列出来,就是当前面临突出的问题。
  再给大家演示一下我们面临严峻的局面,就是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都低,但是我们资源消耗又排在全世界的前列,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两难的困境,而且我们主要的矿产品,国际市场在不断的提高,如果不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我们将来就不仅是经济问题,我们国家的战略安全都受到威胁。还有我们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主要靠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将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怎么样更多的靠人力资源的贡献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个是非常严峻的调整。
  我们现在面临着又要这个、又要那个,咱们工业化、城市化没有完成,这个必须要完成。那么在完成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一定的约束,这个不是我们人为想改变就想的了的,比如说环境恶劣,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在变化。那么人为的破坏减少一点会有减少的约束,如果再增加一点那就雪上加霜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经济增长怎么样走出自己的新路,这个是需要长期研究解决的。年度的宏观调控很难一下子把它都给解决了,如说我们调控一下存贷款利率,那你的资源环境方面制度建设跟不上,就不可能把这些大的问题在一两年内解决。比如说资源改变不到位、环境成本没有反映到资源价格里面去等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个制度建设的长过程,所以中国未来得经济发展确实是既需要宏观调控的短期政策,又要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长期的漫步,这个不是我们拖吧,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最近我们老说《大国崛起》很多人非常的兴奋,包括学者、包括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我觉得当然是可以这样探讨的,但是不要走到另外一面,就是我们谈大国崛起,我觉得有点不大清醒和冷静你看我们给大家反映一些东西,你说大国崛起是不是早了一点。我们人均GDP2006年1900美元,这个是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间状态,我们的人均GDP在2006年你离人家最高的还差1200美元呢,这就是中国。所以我们谈什么大国崛起的心态我觉得要冷静。
  我最近老琢磨日本的国家,人家不说大国崛起,他们著名的企业家说日本恐怕没有什么资格谈大国崛起,70年代他们有一个片子叫日本的沉默,到现在他们都在说这个问题。日本是一个岛国,面临着地震海啸,所以他们永远在面临这个问题,但是他人的敬业、认真、严谨的精神,人家不吹自己崛起,我想想我们学学这个好不好,更多学学日本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不是更有利与我们中国平稳的壮大起来。我们离大国崛起远了去了,我真的觉得有点太早了。
主题二:推动与制约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那么我们展望一下今年的经济形势,这个简单的说一说我的分析依据。推动中国经济的有利因素还是很多:
  第一、我们经济增长仍处在潜力较大时期。主要是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我们发展的统计过去有2万多亿元没有统计上来,现在统计上来了,大家老关心我们GDP是不是有这个虚报的水分,但是国家的层面上有自己独立的调查系统,企业、城市和农村三个调查队是纵向的,他自己有一套调查系统,而且我们加入了国际货币组织的国民调查系统,因为我们跟国际接轨的,而且又是独立的调查系统,这样消除了地方的水分。我们发现2万多亿元是漏报的,现在加上了以后发现潜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就是我们的增长潜力。
  今年日本内阁府的经济研究所所长来访问,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中国去年经济增长13%,是不是有点过热?我给他讲了以后他就非常理解了。那么我们未来的增长会持续。
  第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拉动产业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我们未来得经济增长应该是很强劲的。
  第四、国内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国务院现在又发布了银行、电信扩大民间资本金介入。
  第五、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态势,就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
  第六、十七大召开之年,各地积极性高涨。所以说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
  那么还有几个使经济增幅放慢的因素:
  第一:从经济波动周期的角度看,2007年我国经济处于中长期同期的上升期和短周期的回调期,市场对投资增长的约束增强。
  第二:原材料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下降,相关企业经营困难。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业抬高国内上游产业生产成本。
  第四: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处于收缩期。根据我们的研究2004年美日欧盟这些主要贸易伙伴他们进口的增速明显的回落,有20%以上回落到10%左右,这样对我们出口产生一定的制约。
  那么外部总体环境应该说还是可以、比较有利的,总的预测是今年世界经济增幅在3.2到4.9%之间。世界银行是3.2,货币银行是4.9%,我个人认为4.9是比较接近现实的。
  总的来看今年的世界经济增幅比去年可能小幅回落,但是基本上还是去年5左右的增长态势。那么今年的经济走势是什么样的态势呢?我们分析预测2007年经济增速为10%左右,消费价格涨幅2%,投资增幅可能为25%,消费需求增幅稳步提高,实际增长可能达到13%以上,进出口增幅20%左右。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速将区域下降,不会低于8.5%,甚至可能在9%以上。国家定的调控目标就是经济增长8%,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得到改善。这是国家主要的调控目标,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达到的。8%为什么比我们预测要低了呢?主要是考虑到留有余地,防止各地层层加码,但是比前两年7%确实调高了,这也是吸取了各个方面的经验、意见。各个方面说你们的增长每年高达10%以上,但是政府的调控定在7%,这个差距太大了,所以明明知道这个慢,但是你们在安排、交通原材料方面比较保守,调到8%可能宽松一点,这样也是吸取了社会上的意见不定到10%就是不希望各地层层加码,我们的预测10%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我们随时调整。但是这个是国家预期、导向性的目标。;
主题三:六点政策趋向预测
  最后我简单点点政策趋向:
  第一、就是要靠关键的领域改革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这个特别要注意十七大召开之年新一轮的投资过热这个一定要防范。
  第二、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深化各项金融改革。
  第三、多管齐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包括完善汇率政策、引资政策、进出口政策。
  第四、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促进农民的增收。
  第五、加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校正市场参数,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这个改革如果到位了我想经济杠杆会引导我们的企业去进行聪明的决策。还有能耗、安全技术不达标的,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都清理出去,这就是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
  第六、努力保持住房需求稳定增长,稳定房价;改善住房的供给结构,一方面完善市场,调节这方面的宏观调控措施,另外还有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增加这方面的住房供给和突击供给。此外完善证券市场、稳定股市。股市现在也不错,通过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来保证股市稳定发展。我个人对股市的前景是现在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们的改革和制度完善已经使股市走上了正规,但是不管是那么健全、那么正规的股市永远是有风险的,大家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有风险,因为股市尽管正常发展,调控、监管部门要保证它的稳定发展也依然是有风险的,不能说健康发展了就不注意风险。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今年经济形势的展望和最近以来的形式发展态势。谢谢大家!

 
   
   
   
 

 2006招拍挂焦点话题探讨


 第六期(2006年06月15日)
地产界:投资需求北移气候来临 --访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博士

 第五期(2006年03月02日) 解读城市文化 呼唤人文回归 --访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刘允洲

 第四期(2006年03月02日) 束克欣:“购买第二套房征重税”纯属误解 --访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

 第三期(2005年12月16日) 拉动国内需求 房地产是关键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

 第二期(2005年10月22日) 房地产业回归“快车道” --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

 第一期(2005年09月29日)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地 --访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邹玉川